2025年6月的数据,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日系三强在中国市场的格局,已经出现结构性分化。**丰田越跑越快,日产在边缘挣扎,而本田,显然掉队了。
我们一个个看。
✅ 丰田:不是躺赢,而是把中国当主场打
6月,丰田在中国卖了15.77万辆,同比增长3.7%,如果你了解当前市场的卷法,这成绩已经是逆势中的胜绩。上半年累计83.77万辆,涨幅8.6%,几乎等于自燃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反向操作。
广汽丰田的凯美瑞销量突破2万辆,刷新纪录。这不是偶然,是新凯美瑞将L2++级智能辅助驾驶下放到主销配置、把价格控制在20万以内的结果。说白了,丰田这次不玩虚的,而是真做产品力下沉——让原本B级车的智驾体验,用A级车的钱也能拥有。
而新能源方面,广丰主导的铂智3X起价10.98万,放话就是要对着AION Y、比亚迪元PLUS开打。产品卖点很明确:不讲花哨配置,而是强调安全底子+实用智驾。这车我前不久试驾了一回,整套驾驶辅助系统不花哨,但是真的“稳”。配合比亚迪电池和本地工厂,成本压得下,体验拉得起,这点上,丰田是学明白中国品牌打法了。
一汽丰田那边也不含糊,6月卖了72209辆,同比暴涨14%。核心策略是以高保值率车型,如亚洲龙、皇冠陆放等吸引换购用户,再搭配“时光焕新”置换政策,让老用户升级意愿更强——你愿不愿意换是一回事,保值率高、补贴到位,自然成交几率大。
所以归根结底,丰田的胜出,不靠运气,靠的是深度本土化。包括使用中国研发团队、自主定价、用中国电池、拉中国供应链。是“入乡随俗”的典范。
🟡 日产:表面止跌,实则隐忧多
看数据,日产6月销量为53843辆,同比虽仅增长1.9%,但结束了长达15个月的连续下滑,表面看起来是“止血”了。但真要拆解来看,这恢复不算扎实。
主要增长靠的是纯电N7——月销6189辆,一度在合资纯电中打了个翻身仗。但这个车定价11.99万元起,内部传出是“亏本换用户”,也就是说,赚不到钱,只是想拉流量。
更大的问题是技术空心化。N7的智驾系统,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Momenta,自己几乎不掌握核心算法和数据闭环。这套依赖关系一旦中断,后续OTA和升级都会被掣肘。
更别说,在高端混动、插混等核心竞争板块,日产基本没声音。
所以,日产虽然短期止跌,但中长期隐患不少。说难听点,这叫“续命”,不叫“回血”。
❌ 本田:战略摇摆,全面掉队
最让人担心的,是本田。
6月仅卖了58468辆,同比大跌15.2%;上半年更是暴跌24.2%,成了日系三强里跌得最狠的那个。新能源占比还不到5%,而整个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破50%——你说它是不是慢半拍?
核心问题在于两个字:犹豫。
一边靠CR-V等燃油车勉强维持体面,另一边纯电P7/S7刚上市市场反馈平平,不冷不热。而在全球战略上,又传出本田可能暂停与通用联合开发的北美纯电SUV,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风格,在中国这样的快节奏市场,真的很容易被时代抛下。
我身边几个原来开的XR-V或雅阁车主,最近换车时看都不看本田了。理由很简单:“电动化没诚意”、“智能化不如国产”、“价格没优势”。这不是吐槽,是实实在在的用户流失。
⚖️ 结语:谁赢谁输,答案在走向
这场“三国演义”,已经进入分水岭阶段。
• 丰田赢在落地策略,真正把‘中国用户’放在中心。
• 日产靠一款电车苟延残喘,短期喘息不等于翻盘。
• 本田则在转型迟缓与方向不清中,被市场边缘化。
2025年的中国车市,是新能源占比过半的战场。价格战也打到了“贴地飞行”,合资车企若不能把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好,靠品牌认知是没法续命的。
下半场比拼的不是过去的辉煌,而是谁能真正读懂中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