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正在考虑购买或者已经拥有电动汽车的人来说,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往往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但是,在这背后,一个更基础也更重要的问题始终存在,那就是电池的安全性。
毕竟,汽车是承载我们和家人的移动空间,安全是所有性能的前提。
最近,国内的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发布了一项名为NP3.0的新技术,以及搭载这项技术的全新电池产品,似乎正是在正面回应这个终极关切,并且给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答案。
我们先来聊聊电动汽车安全领域里一个大家经常听到、但可能不太理解的词——“热失控”。
简单来说,一个大的电池包是由成百上千个小电芯组成的。
当其中一个电芯因为内部短路、外部撞击或过热等原因出现问题,它会像一个被点燃的小火炉,瞬间产生大量热量。
这股热量如果没能被有效控制,就会把旁边的电芯也“烤坏”,引发同样的问题。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电池包起火燃烧。
过去,行业里普遍的做法是加强电池包的隔热和防护,尽量延缓这个连锁反应的速度,目标是为车内人员争取几分钟的逃生时间。
这当然很重要,但它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防御,事故的发生似乎难以完全避免。
而宁德时代这次发布的NP3.0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被动防御转向了主动控制。
它主要做了几件关键的事情。
首先,它能极其迅速地阻断热量在电芯之间的扩散。
可以想象,系统给每个电芯都配备了一个极其灵敏的“哨兵”和一套高效的“隔离墙”。
一旦发现某个电芯有异常发热的苗头,系统会立即采取措施,将这个“问题电芯”产生的热量快速带走,并将其与周围健康的电芯彻底隔离开来。
这就从源头上切断了热失控的连锁反应,让单个电芯的故障不会演变成整个电池包的灾难。
更具突破性的一点是,这项技术能在发生极端情况时,保证车辆的高压电系统不中断,并且还能维持超过一个小时的稳定动力输出。
这一点对于实际驾驶场景来说意义非凡。
在传统观念里,电池一旦出现严重故障,整辆车很可能就会立刻失去动力,所有电子设备失灵,变成一个无法移动的“铁盒子”。
但在NP3.0技术下,电池管理系统会像一个沉着冷静的现场指挥官,即便有个别电芯失效,它也能立刻重新规划电路,让剩下健康的电芯继续为车辆供电。
这意味着,驾驶员不会在高速公路或隧道中突然失去对车辆的控制。
相反,车灯、空调、中控屏等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车辆依然有动力。
这一个多小时的动力,足以让驾驶员从容地将车驶离主路,找到一个开阔安全的地方停下,而不是在最危险的地方束手无策。
这实现了从“弃车逃生”到“驾车避险”的本质性转变。
同时,该技术还能做到在整个过程中不产生明火和烟雾。
这一点在实际事故中同样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地下停车场、隧道这类封闭空间,浓烟所造成的视线受阻和恐慌,其危害性甚至不亚于火灾本身,很容易导致混乱和二次碰撞。
NP3.0技术将这种风险也排除在外,可以说是在安全的各个维度上都进行了周全的考虑,为未来L3/L4级别高级别智能驾驶对动力系统不间断运行的苛刻要求,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冗余。
这项先进的技术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里,宁德时代同步推出了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神行Pro。
这款电池分为两个版本,分别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
其中,“长寿命版”给出了一个相当震撼的承诺:12年或10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对于绝大多数私家车主来说,一辆车开到报废也远达不到100万公里。
这意味着,电池的寿命已经超过了汽车本身的使用周期。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对于电池用几年后衰减严重、更换成本高昂的担忧,也为电动汽车的保值率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另一个“超充版”,则是在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
它具备12C的峰值充电能力,官方数据显示,充电10分钟,就能补充WLTP标准下478公里的续航。
这个速度意味着,在长途旅行中,利用在服务区休息、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为车辆补充足够跑几百公里的电量,续航焦虑得到了极大缓解。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还攻克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的难题。
即便是在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中,将电量从20%充至80%也只需要20分钟。
这对于生活在北方的电动车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一项技术的好坏,最终要看市场的接受程度。
根据公开信息,宁德时代目前已经与欧洲超过九成的主流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表明,其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已经获得了全球最挑剔的一批客户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宁德时代还在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和供应。
这不仅是商业上的布局,更是一种技术自信的体现。
从提供产品到输出技术,再到建立全球化的生产体系,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企业,正在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