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写了一本名为《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这本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故事中,一群外国游客深入西藏,被高原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化所吸引,也让更多人向往中国,梦想亲自踏足这片理想国度。
现实中,要想领略这些景致,需要提前做足功课。欣赏雪山美景就得深入高原地带,这里空气稀薄,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很多藏族村庄远离城市,地势偏僻,所以车辆选择很重要,一辆动力强劲又舒适的车能带来更好的体验。
7月14日,吉利汽车在西藏林芝举办了“星越36小时追星计划”,汽车情报新媒体也受邀参加。在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活动中车队翻越了近4700米高的色季拉山口,冒着小雨穿梭于曲折的山路。试驾途中,不止领略了高山和草原的壮丽,还体验到了吉利星越的强大性能。
动力充沛,高原畅行无阻
林芝对喜欢旅行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里平均海拔有3000米以上,很多地方甚至超过4500米。想要看尽林芝美景,必须克服高原反应,对车辆动力也有很高要求。幸运的是,这次同行的是吉利星越。
出发前我查过星越的动力参数,它有20T+8AT和15T+7DCT轻混两种版本。20T车型最大马力238匹,轻混版加上电机综合最大马力能到190匹,这在国产车里算是很不错的水平。
实际试驾20T车型时,不管是高速路还是山路,都能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在高原环境下,星越能根据传感器反馈调节换挡时机,提升动力表现,8AT变速箱换挡也很顺畅,车辆跑起来非常平稳。
15T+7DCT的轻混车型,动力由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发动机响应迅速,技术里有高滚流进气道、中央直喷、涡轮增压等多项升级,再配合48V轻混系统,动力充足还很省油,驾驶感受同样出色。
由此可见,高原环境对车辆和驾驶员的考验都不轻,而星越表现让人很有信心,不会遇到那种“明明有路却不敢开”的尴尬。
底盘扎实,驾控表现优异
山路行驶除了对动力有高要求,底盘也很关键。星越作为高端国产SUV,在这方面的表现也超出了我的预期。
车辆有前驱和四驱两种选择,四驱车型能切换经济、越野、雪地等多种驾驶模式,既适合城市出行,也能应对复杂路况,这也是星越档次提升的直接体现。
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和后多连杆独立悬架,配合CMA架构调校,舒适性很有保障。实际乘坐过程中,车内没有太大颠簸,很容易让人感到安心。
虽然车身溜背,但星越2700毫米的轴距和合理布局还是保证了乘坐空间。像我身高183厘米,头部和腿部空间依然充裕,日常使用完全没问题。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一向被称为汽车三大核心部件。前两者可以直接采购,但底盘调校则考验造车能力。星越的表现,不仅证明了CMA架构的先进,也展现了吉利品牌的实力提升。
配置丰富,树立国产豪华新标杆
说到星越,很多人都会想到“豪华”这个词。也许有人会觉得国产车就算再好,也难称豪华,但和同价位的宝马X1四驱版对比之后,心里自然就有答案了。
在安全配置上,星越配有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安全系统等,智能驾驶已达到L2级别,大大降低了驾驶疲劳,行车更安心。相比之下,宝马X1只是常规安全气囊、防侧滑等基础配置,智能化方面明显不如星越。
星越的科技配置也很抢眼,123英寸液晶仪表,123英寸中控屏,360度全景影像,HUD抬头显示,BOSE音响,拨片换挡等一应俱全。反观宝马X1,很多配置都没有,从配置丰富度星越胜出不少。
两天的试驾体验中,星越的8色氛围灯、香氛系统、倒车侧方预警等细节也频频带来惊喜。这些贴心设计不仅实用,也提升了整车档次,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国产豪华”。有不少车友说星越是“20万价格,30万性能,50万享受”,这评价并不夸张。
值得一提的是,途中休息时,不少藏族同胞主动来问价格,得知这款车顶配还不到20万元时,很多人都很吃惊。去当地4S店一问,星越一直很抢手,很多小城市还得排队订车,可见大家对它的认可度有多高。
“星越36小时追星计划”结束后,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标准才算豪华?有人认为价格高就是豪华,有人觉得动力强才算豪华,也有人在意座椅和屏幕等配置。对于我来说,星越除了价格不那么“豪华”,其他方面完全够格称为国产高端SUV。
自从星越五月份上市以来,受到越来越多车主青睐,其中有不少是从合资品牌转过来的。星越的成功,也说明国产车型的进步已经不容小觑。通过这辆车,能看到自主品牌越来越强的希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