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特斯拉,却被交警拦下。车门打开,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驾驶位上的男子醉眼惺忪,但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理直气壮地辩解道:“我没开车,我用的是自动驾驶功能!”
这起发生在江苏苏州的离奇案件,迅速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当事人沈某在明知自己喝了酒的情况下,不仅驾车上路,还开启了车辆的辅助驾驶系统(AP),试图以此蒙混过关。这种把生命当儿戏的行为,刷新了公众对酒驾认知的下限,也给所有车主敲响了警钟。
那么,问题来了:酒后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到底算不算酒驾?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算,而且性质非常恶劣。
首先,目前的辅助驾驶系统,无论是特斯拉的AP还是其他品牌的L2级辅助驾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它们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为驾驶员提供辅助,比如车道保持、自动跟车等。驾驶员必须时刻将双手放在方向盘上,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并随时准备接管。交管部门明确规定,酒驾的认定标准是“驾驶”机动车。而人坐在驾驶位上,即使没有手握方向盘,也完全符合“驾驶员”的定义,需要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其次,醉酒状态下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会大幅下降。沈某虽然开启了自动驾驶,但如果系统遇到突发状况(如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其他车辆加塞),需要他紧急接管时,他根本无法做出正确反应。这种行为,不仅危害自己,更是对其他无辜生命的极大威胁。
最后,这起事件也暴露了对智能汽车的错误认知。很多人把辅助驾驶系统当成了“代驾”,认为有了它就可以高枕无忧。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才是最可怕的“酒驾新风险”。技术是把双刃剑,它能带来便利,但如果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
据当地交警通报,沈某的行为已构成醉酒驾驶。他不仅将面临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考取的处罚,还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这起案件,应该给所有驾驶员一个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酒后驾车。 科技可以辅助我们,但永远无法取代我们的责任。方向盘,必须掌握在清醒的人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