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周销量破6.8万,特斯拉意外暴跌70%引发关注

比亚迪“遥遥领先”,周销突破6.8万,蔚来、小鹏倒是略显“滞涩”。

这光景,颇堪玩味。

照例说,新能源车市熙熙攘攘,各路豪杰都想来踅摸点油水。

比亚迪周销量破6.8万,特斯拉意外暴跌70%引发关注-有驾

比亚迪一路凯歌,理想、问界也憋着劲儿猛蹿,怎的小米和特斯拉就骤然“顿挫”了呢?

莫非风向有变?

先说比亚迪,这销量,当真“一骑绝尘”。

6.8万辆,啥概念?

好比班里尖子生拔得头筹,余者还在及格线上扑腾。

它的得势,直白讲,就是车型琳琅满目,覆盖周全。

您想置办10万级的代步车?

有。

您想入手百万级的豪车?

亦有。

总有一款能搔到您的痒处。

这就好比酒肆,菜品丰盛,食客的选择就多,总能拢络住一部分人的味蕾。

理想汽车呢,倒像染了点小恙。

老款车型清仓甩卖,新款尚未悉数铺开,销量下挫亦属情理之中。

可人家订单量噌噌上扬,新增订单1.5万辆,环比增长40%。

这又说明甚?

说明群众根基扎实,只要产品力跟得上,旋即就能复原如初。

毕竟,谁不憧憬拥有一辆能“智能焕新”的座驾呢?

问界亦不遑多让,M8这款SUV,号称“最具爆款潜质”,甫一问世便斩获了7万余笔订单。

虽说眼下交付量还不甚可观,但已然能为整体销量添砖加瓦。

这就好比接力赛,前头的健将跑得再快,后头的也得紧随,方能维系团队的领先优势。

现在轮到小米和特斯拉了。

小米汽车,作为“流量担当”,交付量却稍显颓势,从7000台滑落至5000余台。

这主要是由于产能捉襟见肘,零配件供应也出了点岔子。

设想一下,您订购了一件心仪的物件,结果店家告知您断货,须得候足一月方能发货,心里岂能不犯嘀咕?

然则,小米的订单量依旧坚挺,这昭示着大家对它依旧寄予厚望。

比亚迪周销量破6.8万,特斯拉意外暴跌70%引发关注-有驾

待产能爬坡上去,没准又能迎来一波井喷。

特斯拉就有些出人意表了。

销量暴跌70%,这可非同小可。

缘由嘛,一方面是它将重心倾斜至欧美市场,对华夏市场投入的精力稍逊。

另一方面,Model 3和Model Y的改款车型迟迟未能面世,老款车型在角逐中逐渐式微。

这就好比一位武林高手,若久疏战阵,极易被后起之秀赶超。

不过,特斯拉的出口数据依旧熠熠生辉,上海超级工厂4月出口量达3.2万辆。

这说明它在全球市场依然具备强劲的竞争力。

行文至此,咱得捎带一句,混动车型当下愈发走俏。

比亚迪秦L DM-i、问界M8增程版卖得都颇为火爆,这映衬出消费者对“无续航焦虑”的车型需求甚殷。

毕竟,谁也不乐意开着电动车,驰骋半途没电抛锚,徒呼奈何。

还有一点值得玩味,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已逾80%。

这又说明甚?

说明咱自家品牌愈发给力了,业已能够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

当然,合资品牌里亦有一些表现不俗的,譬如特斯拉、大众ID系列,但为数不多。

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加之各地都在马不停蹄地营建充电桩,都在助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迨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600万辆。

这个数字,想想都让人振奋。

不过,话又说回来,比亚迪的“遥遥领先”也引人深思。

它仰仗的是技术全面,车型覆盖广,然则其他品牌呢?

是否也该寻觅到自身的优势,在细分市场精耕细作,方能在角逐中脱颖而出?

小米的“顿挫”,也告诫咱们,光有流量还不够,还得把产能提上来,方能真正赢得市场。

特斯拉的“暴跌”,则警醒咱们,纵然是行业翘楚,亦不可掉以轻心,要时时留意市场风向,不断推陈出新,方能维系领先地位。

是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宛如一场马拉松,方兴未艾。

谁能抵达终点,还得端看谁更有韧性,更有韬略。

或许,数年后回眸,今朝的“领跑者”和“落伍者”,都会改弦更张。

而唯一恒定的,便是市场竞争的凛冽和白热化。

末了,想抛砖引玉,问诸位一个问题:当咱们都在聚焦新能源汽车销量之时,是否也该审视一下这些车企背后的技术革新和产业链布局?

盖因,销量只是表象,真正的竞争力,依旧在于技术和创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