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在聊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以前咱们一说到那种高大威猛、能翻山越岭的硬派越野车,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多半是丰田普拉多、Jeep牧马人、路虎卫士这些外国牌子。
它们就像是这个圈子里的老牌明星,名气大,资历老。
但是现在,你再到马路上或者停车场里转一转,会发现越来越多挂着咱们自主品牌标志的硬派越士车,比如长城的坦克系列,还有比亚迪新出的方程豹。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了,这是不是意味着风向变了?
难道咱们自己的汽车品牌,真的已经强大到可以把那些在市场上称霸了几十年的日系、美系、欧系“老炮儿”们给挤出去了吗?
甚至,还要追到人家的地盘上去一较高下?
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振奋的,但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市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咱们先从国内市场说起,现在中国的硬派越野车市场,最热闹的看点就是长城坦克和比亚迪方程豹这两家的“神仙打架”。
一个是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老手,一个是手握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后起之秀,两家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咱们可以拿最近的销售数据来简单看看,就能发现其中的门道。
就拿8月份来说,方程豹整个品牌的交付量超过了一万五千台,势头相当迅猛。
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价格相对亲民的车型,比如定位在十几万区间的豹3,它一款车就贡献了接近六成的销量。
这说明方程豹的打法很明确,就是先用价格优势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让大家先认识、接受这个新品牌,把市场基础打牢。
再看另一边的坦克,8月份也卖出了一万四千多台,虽然总数上比方程豹少了一点,但它的含金量可一点不低。
坦克的明星产品坦克300,一款车就占了品牌总销量的将近一半,而且整个坦克品牌的平均成交价格,稳稳地站在了二十五万到二十七万的水平上。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方程豹使得是“漫天花雨”的招式,覆盖面广,先声夺人;而坦克用的是“一剑封喉”的绝技,招式不多但招招致命,利润更高。
一个靠数量取胜,一个靠单车价值领先,两种不同的策略,但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把市场搅得风生水起。
现在,这个竞争格局又有了新的变化。
方程豹还在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比如已经亮相的豹5,以及规划中的豹8和豹3,形成了一个从入门到高端的完整产品线。
特别是像豹3这样定价可能在二十万以内的车型,正好切入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
这个价位的车,既能满足普通家庭对车辆品质和越野能力的要求,又不像那些三四十万的高端车型那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可以想象,一旦这样的产品全面铺开,方程-豹的整体销量很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从而在销量数字上和坦克拉开更大的距离。
这种你追我赶、不断出新牌的局面,让整个市场都变得异常活跃。
说完了国内这两家的竞争,咱们得聊聊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些新能源越野车,有底气说要淘汰掉传统的纯燃油越野车?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技术革命。
过去,我们对硬派越野车的印象就是“油老虎”,发动机的轰鸣声好像越大越有劲,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得吓人的油耗。
一辆传统的硬派越野车,在市区里开,百公里耗油十五六升都是家常便饭,遇到堵车可能奔着二十升就去了。
问题是,谁也不可能天天开着车去爬山涉水,绝大多数人买这种车,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还是在城市道路上开,上下班代步、接送孩子。
在这样的场景下,高昂的油费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痛点,每次去加油站,看着计价器上的数字飞速跳动,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而以方程豹和坦克为代表的这些新能源硬派越野车,恰恰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核心矛盾。
它们普遍采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这种技术简直就是对传统燃油车的“降维打击”。
你可以这么理解:它相当于把两台车合成了一台。
当你在城市里通勤时,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动车来开,用家里的充电桩充电,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了,整个过程又安静又平顺,驾驶体验非常好,用车成本也大大降低。
而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你想去野外“撒欢”了,它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同时工作,动力不仅不弱,反而比很多纯燃油车更强。
特别是电动机在起步瞬间就能输出最大扭矩的特性,让车辆在爬陡坡、过烂路或者需要脱困的时候,反应更快,劲头更足。
这种“平时能省钱,野外能撒野”的全能属性,一下子就打破了传统硬派越野车的使用局限。
它不再仅仅是少数越野发烧友的“大玩具”,而是变成了一个普通家庭也可以考虑的“全能选手”。
一辆车,既能满足日常的经济实用,又能承载诗和远方的梦想。
这样一来,潜在的消费群体就被极大地拓宽了。
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硬派越野车市场里,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将轻松突破55%。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到那个时候,每卖出两台新的硬派越野车,就至少有一台是带电的。
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就像滚雪球一样,是不可逆转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像丰田普拉多、吉普、路虎这些曾经被奉为经典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
并不是说它们的车不好了,而是在新的技术浪潮面前,它们的产品理念和技术路线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这就好比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今天,功能机就算做得再精致耐用,也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所以,它们的市场份额快速下滑,与其说是被中国品牌打败了,不如说是被一个更先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技术时代所替代了。
当然,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中国汽车品牌的雄心,绝不仅仅是满足于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
它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准备把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带到全世界。
长城和比亚迪都已经开始在海外布局,比如在汽车消费大国巴西建立工厂,长城在俄罗斯也早有生产基地。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俄罗斯、中东、南美这些地广人稀、路况复杂的地区,皮实耐用的越野车本身就是刚需。
过去,这些市场一直被丰田、福特、日产等传统巨头牢牢占据。
但现在,当地的消费者面前出现了一个新的选择:一款来自中国的越野车,它的越野能力同样出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更好,但日常使用的成本却要低得多。
面对这样的产品,消费者会用自己的钱包做出最真实的选择。
这实际上是一场角色的互换。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是国外的品牌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好车。
而现在,轮到我们的自主品牌,带着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去告诉全世界,下一代的汽车应该是什么样的。
可以预见,未来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将会比国内更加激烈,而这场好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