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打算买车或者关注汽车市场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过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合资品牌小型车,比如本田飞度和大众POLO,似乎正在从我们的视野里慢慢消失。
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市场变化。
曾几何时,这些小车是十万级预算的标杆产品,是许多家庭第一辆车的首选,但现在,你去4S店里,销售顾问可能都懒得向你介绍它们,展厅里甚至都找不到它们的展车。
根据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曾经月销过万的本田飞度,在今年六月份全国的销量竟然只有23台,而大众POLO上半年的总销量加起来还不到一千辆。
这样的数据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卖不动”来形容了,这更像是一种市场宣告的退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小车,在短短几年内就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十万元的预算,现在又能买到什么样的车呢?
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得先回头看看这些合资小车当年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在大概十年或者更早之前,国内的汽车市场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国产汽车品牌在技术和口碑上还处于追赶阶段,而合资品牌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皮实耐用、技术先进”的形象。
在那个油价不菲、大家对用车成本非常敏感的年代,飞度、POLO这类小车最大的卖点就是“省油”。
百公里五六升的油耗,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意味着每个月都能实实在在地省下一笔开销。
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光环,那就是“高保值率”。
尤其是本田飞度,一度被车友们戏称为“理财产品”,意思是你买一辆车开上三年,再卖到二手车市场,亏损的金额非常有限。
这种经济性上的双重优势,让它们在当时的市场中几乎没有对手。
然而,市场的逻辑变了,而且是以一种颠覆性的方式。
这场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
过去合资小车引以为傲的“省钱”优势,在新能源车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我们来算一笔最简单的经济账。
就拿现在市面上非常热门的比亚迪海鸥举例,一款纯电动小车,顶配版本的落地价也就在八万元左右,比飞度还要便宜。
它充满一次电,官方续航里程超过四百公里,即便在实际使用中打些折扣,跑三百多公里也是轻轻松松。
如果使用家庭充电桩,在夜间谷时电价充电,充满一次的电费可能还不到三十块钱,折算下来,每公里的行驶成本连一毛钱都不到。
我们再回头看燃油车,即便是以省油著称的飞度,百公里油耗也要六升左右,按照现在的油价计算,每公里的成本接近五毛钱。
这两者之间是四到五倍的差距。
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以前开飞度可能比开其他油车一个月省两三百油费,而现在换成电车,一个月能省下五六百,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这种压倒性的成本优势,直接瓦解了合资小车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果说用车成本的颠覆是釜底抽薪,那么产品力的全面超越,则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前大家买飞度,是因为在十万的价位里,你很难买到空间更大、品牌更硬的车型。
但现在,同样是八九万的预算,消费者可以买到像比亚迪秦PLUS DM-i这样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
这款车的尺寸已经达到了A+级,车内空间,特别是后排腿部空间,足以媲美一些B级车,舒适性远非小型车可比。
更重要的是,它能上新能源绿牌,在许多限牌限行的城市里畅通无阻,享受政策红利。
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只是需要一辆小巧的城市代步工具,那么市场上还有五菱宏光MINI EV、五菱缤果这类售价仅三四万元的纯电微型车。
它们以极低的价格门槛,满足了最基本的遮风挡雨、短途代步的需求,进一步挤压了传统小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
除了成本和尺寸,用车体验上的代差感也越来越明显。
你现在坐进一辆低配的飞度或POLO,会发现车内的配置相当基础,中控台大面积是硬塑料,娱乐系统可能只有一个简单的收音机,想要倒车影像、中控大屏这些现在看来是基础的功能,都需要额外加钱选装。
很多车主只能自己买个手机支架,把手机当成导航和娱乐中心。
反观同价位的国产新能源车,一块十几英寸的智能中控大屏几乎是标配,车联网、语音交互、在线音乐、视频播放等功能一应俱全。
开车时只需要动动嘴,就能完成导航设置、空调调节等操作。
这种智能化、科技化的体验,是传统燃油车无法给予的。
在驾驶感受上,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城市里尚可,一旦上了高速,动力储备不足的弱点就会暴露无遗,加速超车会显得力不从心。
而电车凭借电机瞬间爆发最大扭矩的特性,起步提速非常轻快,驾驶过程也更加安静平顺。
这种全方位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观念。
过去,人们买车看重的是品牌、发动机、变速箱这“三大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年消费者,开始关注车辆的智能化水平、用车成本和综合体验。
一位从业十多年的汽车销售坦言,现在进店的顾客,十个有八个会先问新能源车,连四十多岁的大哥都在咨询混合动力车型。
在这种市场趋势下,即便合资品牌采取降价策略,效果也微乎其微。
飞度的裸车价已经降到了八万元以内,但依旧无人问津,因为消费者心里清楚,这不是简单的价格问题,而是产品代际的落后。
就连二手车市场也印证了这一点,三年前花十万买的POLO,如今的二手车收购价可能只有两万八,曾经的“保值神话”彻底破灭。
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随之转型,维修厂的技师们不再满足于研究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是纷纷去考取新能源汽车维修相关的资格证书。
从大城市的限行区域到小县城的街头巷尾,绿牌车的身影越来越多,这场由中国品牌引领的汽车能源革命,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势头,重塑着整个市场的格局和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