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车圈,这事儿可不小!
咱们用车社今天就得好好说道说道。
网上那动静,您瞅着了没?
一股脑儿的,全是关于“某牌新能源车续航又‘缩水’”的说法,而且这次是真金白银的“实锤”不少。
这下可好,炸了!
您想想,大伙儿辛辛苦苦攒钱买车,图个啥?
不就是图个省心,图个踏实吗?
特别是新能源车,续航那可是“命根子”!
跟你说能跑五百公里,我兴冲冲地开出去,结果冬天一开,高速一跑,直接打个对折,这谁能受得了?
这事儿,我一看,嘿,有意思!
这可不是简单一句“小作文”就能打发的。
咱老百姓,掏心掏肺把血汗钱攒下来,买个能遮风挡雨的家伙,结果被这么“套路”,搁谁身上都得冒火。
这感觉,就像是您点了一份大鸡腿,结果送过来的,就两个小鸡翅膀,还给摆得花里胡哨,美其名曰“创意摆盘”,您说这不气人吗?
所以说,这事儿,咱得从几个方面给它掰开了,揉碎了说。
**那些年,咱一起“盼着”的续航**
新能源汽车,这几年是真火。
国家政策给劲,技术也跟得上,大家伙儿买车的热情,那叫一个高涨。
特别是那些打着“长续航”、“超省电”旗号的车,简直就是“抢手货”。
谁不想摆脱油价的烦恼,谁不想出门更自由?
续航里程,就像是新能源车的“通行证”,直接决定了它的市场价值和吸引力。
可这问题吧,就出在这儿了。
很多时候,厂家宣传的续航,那叫一个“理想状态”。
您懂的,就是在实验室里,在最完美的环境下,温度适宜,速度恒定,全程不急不缓,空调不开,音响不响…
…
总之,就是把所有可能影响续航的因素都给“优化”了。
一到咱手里,那情况可就热闹了。
冬天,天冷!
电池活性下降,暖风一开,续航直接“瘦身”。
正如古人云:“一元复始,万物生新”,可这新能源车,一到冬天,似乎就“失了元气”。
高速,风阻增大,车速一快,续航又得“打个折扣”。
爬坡、急加速,这些都是“耗电大户”。
所以,您看,厂家说的五百公里,到您手里可能就三四百,甚至两三百。
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小误差”,而是实实在在的“里程差”。
您可能会说,用车社,你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我身边就有朋友买的某某车,续航挺准的啊。
话糙理不糙,确实有做得好的。
但咱今天说的,是不少车企的“普遍做法”,是“爆款”的背后,那些不那么“爆款”的真相。
当一部分品牌为了销量,把续航数字“画”得特别漂亮,而实际表现却让人失望,这就触碰了消费者的底线。
这种行为,无异于“画饼充饥”,最终伤的是消费者的心。
**技术这本账,别再被“数字游戏”糊弄了!
**
行,说到技术。
这续航里程,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简单来说,就是电池容量(单位:千瓦时)除以百公里电耗(单位:千瓦时/百公里)。
电池越大,电耗越低,续航自然就越长。
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电池容量的“猫腻”?
理论上,电池容量是固定的。
但有些车企可能会在宣传时,用一些“模糊化”的说法,或者强调“可用容量”和“总容量”的区别。
说白了,就是让你觉得它很大,但actually能用到的没那么多。
这就像你买个大容量的水杯,结果里面有个隔层,实际能装的水就少了。
这种“藏一手”的做法,着实让人心寒。
百公里电耗的“理想化”?
这才是关键!
前面说了,实验室数据和实际使用,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什么叫“工信部续航里程”?
它是在特定标准下测试出来的,类似于“理论值”。
而实际续航,受驾驶习惯、路况、天气、载重、空调使用等多种因素影响,是个“动态值”。
比如,咱开车,谁能一直保持匀速行驶?
红绿灯、超车、变道,这些都会增加电耗。
尤其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电耗肯定比高速上匀速巡航高。
而且,电池的热管理系统,特别是冬天,需要消耗一部分电量来维持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
这些,都是车企在宣传时,可能“选择性忽略”的。
更何况,有些技术,比如能量回收,虽然能回收一部分能量,但回收效率也不是百分之百。
你想想,你刹车的时候,能量回收系统在工作,但你踩刹车踏板的力度、频率,都会影响回收的多少。
这就像“杯水车薪”,看似有用,却难解燃眉之急。
所以,当您看到“某某车,NEDC续航600公里”这样的宣传语时,心里得多个“问号”。
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测试标准,虽然比以前的CRUISE(美国城市工况)更接近实际,但依然存在局限性。
现在很多车企已经开始采用更接近实际的WLTP(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标准,但即便如此,实际续航也需要打个折扣。
这里有个关键点: 很多车企在宣传时,会模糊“NEDC续航”和“实际续航”的概念,甚至将“NEDC续航”直接当成“实际续航”来卖。
这就有点“偷换概念”了。
这种做法,如同“李代桃僵”,用虚假的繁荣掩盖真实的不足。
**咱消费者,该怎么做?
别再当“沉默的大多数”!
**
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咱消费者,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咱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第一,擦亮眼睛,理性购车。
别只看“标称续航”: 关注实际用户反馈,看看在不同季节、不同路况下的真实续航表现。
多去汽车论坛、社群看看,听听真实车主的说法。
就像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车辆的真实性能,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了解测试标准: 搞清楚车企宣传的是NEDC、WLTP还是CLTC(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制定的中国工况)续航。
虽然都是测试标准,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
关注“平均电耗”: 这个数据更能反映车辆的真实能耗水平。
如果平均电耗非常低,那续航自然更有保障。
试驾,试驾,再试驾!
如果条件允许,多进行几次试驾,模拟日常用车场景,感受车辆的动力响应、制动性能,以及在不同速度下的能耗表现。
这就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验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第二,学会“维护权益”,别怕“麻烦”。
保留证据: 购车合同、宣传册、销售人员的承诺,这些都要妥善保管。
如果发现续航虚标,第一时间拍照、录像,固定证据。
与车企沟通: 先尝试与经销商或车企客服沟通,说明情况,要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利用平台力量: 如果沟通无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在各大汽车媒体、社交平台发声,引起更多关注。
要知道,舆论的力量,有时候比您想象的要强大!
这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人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法律途径: 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或者问题严重,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三,呼吁行业自律。
这事儿,光靠消费者“喊话”是不够的。
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强监管,出台更严格的法规,规范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宣传。
对那些恶意虚标、欺骗消费者的企业,应该严惩不贷,让它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您想想,如果一个行业,靠“虚假宣传”来维持,那它还能走多远?
新能源汽车,承载着咱对绿色出行、对未来科技的美好憧憬。
如果连最基本的“诚信”都丢了,那这憧憬,可就变成了泡影。
这就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诚信问题,就可能毁掉整个行业的根基。
**用车社的“实在话”时间:**
说到底,这事儿,咱用车社最看重的,还是那份“实在”。
汽车,毕竟是咱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它应该带给咱便利,带给咱安全,而不是“惊喜”(惊吓)或者“生气”。
这回的“续航虚标”事件,虽然让人有点糟心,但换个角度看,它也是一个“催化剂”,促使整个行业更加透明、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
那些真正用心做产品、老老实实做人的车企,终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而那些想靠“小聪明”走捷径的,迟早会栽跟头。
这就像“风雨不动安如山”,只有坚实的品质,才能抵挡住市场的风雨。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一场“信任危机”的考验。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用口碑说话。
而车企,则需要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回这份信任。
好了,今天这瓜,您吃着还满意吗?
我这嘴皮子都快磨出火星子了。
不过,咱今天掰扯的,可不是什么“八卦”,而是实实在在的,关系到咱荷包和出行体验的大事。
至于说,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不能真正做到“说一不二”?
这个嘛,还得看大家伙儿的努力,也得看市场的“脸色”。
毕竟,归根结底,咱老百姓要的,就是那份“靠谱”。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