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

各位车友,咱们今天来聊个现实的!

这汽车市场,最近的动静可不小,特别是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二线豪华”品牌,销量这数据,简直是“断崖式下跌”,一点不夸张。

这不禁让人深思,中国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热情,是不是已经降温了?

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有驾

回想五六年前,手里有二十多万的预算,想买辆体面的车,雷克萨斯那份儿“开不坏”的口碑,凯迪拉克那股子“气场全开”的劲头,林肯那份儿“不动声色”的格调,都是大家眼中的“优等生”。

当然,不是说大家不稀罕BBA,实在是那个价位,BBA的入门款,要么配置寒酸得让人提不起兴致,要么只能远远观望,想要辆像样的,钱包还得再鼓一鼓。

可如今呢?情况截然不同!你看看这销量榜,真是让人心头泛起一丝凉意。

雷克萨斯,曾经可是“一车难求”的代名词。

五六年前,你想按指导价提到一辆车?

销售估计得跟你玩“欲擒故纵”。

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有驾

可现在呢?

大部分城市,优惠是摆在明面上的。

有些地方,裸车价能直接压到19万出头,还附赠车衣、贴膜、记录仪,再外加几次免费保养,这待遇,简直是“把尊严都放在了折扣里”。

上半年卖了8.5万多台,虽然数字听着还行,但跟它巅峰时期一年18万+的销量比,这“盛年不再”的景象,着实令人唏嘘。

凯迪拉克,曾经也是二线豪华的“排头兵”。

XT5、CT5这些车型,也算是在街头巷尾能见到的“硬通货”。

可现在,通用自家的数据都显示,凯迪拉克在中国是唯一销量下滑的品牌,同比跌幅高达19.5%。

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有驾

近六个月的销量,46804辆,这个数字,让人感受到了市场的“冷峻”。

CT5的2025款城市风尚版,指导价28.99万,现在优惠8.3万,20万出头就能落地!

这价格,仿佛是在说:“我曾经很高贵,但现在,我需要你。”

林肯就更不用说了,近六个月销量仅15669辆,同比下滑超过30%!

这销量,用“惨淡”来形容都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

新款航海家在一些区域,裸车优惠接近8万块,这简直是在“挥刀自宫”,把自己的品牌价值往谷底推。

至于捷豹、英菲尼迪、捷尼赛思这些,销量更是少得可怜。

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有驾

半年能卖出几千台已属不易,有的地方,全国总销量加起来,可能还赶不上人家国产新势力一天卖出的数量。

而且,这还是在大幅降价的前提下!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一方面,一线豪华品牌的“价格壁垒”正在被打破。

你想想,五六年前,二十多万想买奔驰C?

那几乎是天方夜谭。

如今,经过大幅优惠,23万左右就能轻松入手。

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有驾

奥迪A4L、宝马3系亦是如此。

更有甚者,一些经销商为了拉升销量,将指导价近40万的宝马X3,直接“腰斩”至20多万。

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同样的预算,为何不直接迈入BBA的阵营?

另一方面,国产高端品牌的崛起,其影响力已然可以媲美甚至超越许多二线豪华品牌。

问界、小米、理想,这些品牌的车型,不仅外观设计充满现代感,品牌认知度也日益提升,关键是,它们的配置和智能化水平,更是让不少传统车企都望尘莫及。

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往往能获得尺寸更大、配置更丰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产品,这种“降维打击”,让二线豪华品牌倍感压力。

如今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物有所值”和“全方位体验”。

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有驾

当一线豪华品牌的价格逐渐亲民,当国产新势力在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时,那些夹在一线品牌和新兴势力之间的二线豪华品牌,就显得有些“不上不下”。

它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日系平顺可靠”或“美式宽敞舒适”,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似乎不再是那样不可替代的优势。

雷克萨斯虽然以可靠性著称,但在如今“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其在人机交互和自动驾驶辅助方面的表现,与国内那些“内卷”的厂商相比,确实显得较为保守。

坐在车内,当科技感十足的中控屏幕映入眼帘,再对比雷克萨斯相对传统的设计,难免会有些许落差。

凯迪拉克CT5以其出色的操控和运动化外观吸引了不少用户,但纯燃油的动力形式,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的当下,也成为了一项潜在的短板。

在同等价位下,消费者可以选择BBA的入门车型,或者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国产新势力,而凯迪拉克这种燃油车的“特长”,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其吸引力似乎有所减弱。

林肯曾经主打的美式豪华,以其宽敞的空间和舒适的驾乘感受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兵败如山倒!近半年销量揭示,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车?-有驾

然而,在如今消费者愈发追求个性化和科技感的趋势下,林肯也需要不断在技术和智能化方面进行突破,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背后,恰似“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今日的“宠儿”,明日或许就面临挑战。

消费者在购车时,需要“未雨绸缪”,考量车辆的未来保值率,以及是否会被更新的技术和更强的产品所取代。

如同眼下这些二线豪华品牌,它们的价值缩水速度,着实令人担忧。

“人生若只如初见”,汽车消费亦是如此,初时的心动,更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选对一辆车,它能成为你忠实的旅伴;选错,则可能让你看着自己的资产“随风而逝”。

这场豪华品牌的“大洗牌”,也正是我们每一次购车决策背后,最值得关注的现实。

因此,在选择车辆时,除了品牌的光环,更应审慎考量自身的需求,以及车辆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