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升级央企,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是重组,而是提级! 最近一条重磅消息刷屏:长安和东风不合并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把原兵装集团的汽车板块单独拎出来,成立一家全新的“汽车类央企”,长安汽车直接归它管。听起来像换了个老板?其实不然。背后的逻辑,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一次精准落子: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给长安汽车发了一张“国家级技术特区”的通行证吗?从一家军工背景企业旗下的汽车业务,跃升为独立运作、直属于国资委的新央企汽车平台,长安的地位不仅没降,反而更聚焦、更核心了。
一、升级背后:一场“外科手术式”改革
先说清楚,这次变化的核心不是长安和东风联姻失败,而是国家对大型国企结构的一次深度调整:
原股东“兵装集团”被拆分:这家曾掌控长安的大佬,其非军工资产(主要是汽车)被剥离。
新央企诞生:以长安汽车为核心,整合相关资源,组建全新中央企业,专攻汽车产业。
军工部分并入兵工集团:剩下的兵器制造业务,则划归另一家军工巨头统一管理。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讲,国家终于意识到:造车和造炮,虽然都叫“制造”,但赛道完全不同。 把长安从复杂的军工体系中解放出来,等于卸下了历史包袱,让它能轻装上阵,专注技术和市场。
就像一个原本在综合医院里兼职搞科研的医生,现在被调去国家实验室,专门攻克癌症——资源更集中,目标更明确,话语权也更大了。
二、品牌矩阵全景图:长安的“六边形战士”如何排兵布阵?
如今的长安早已不是单一品牌,而是一个覆盖全场景、全价位、全能源形式的超级舰队。我们来逐一拆解:
1. 主品牌·长安:国民级选手,稳扎稳打
经典序列(CS系列、逸动等):走量基本盘,主打性价比与可靠性。我在试驾新款CS75 PLUS时,最打动我的是那套蓝鲸2.0T+爱信8AT的动力组合——平顺得像德系车,爆发力却带着美式肌肉感。关键是油耗控制在同级前列,真正做到了“又强又省”。
UNI系列:未来感先锋派。无边界格栅、星际战舰尾灯,第一眼就让人过目不忘。开过UNI-K的人都知道,它的底盘调校偏欧系厚重风格,高速过弯稳如老狗,适合追求驾驶质感的家庭用户。
📌 用户反馈:“买了UNI-V半年,朋友都说像电车,静谧性和动力响应确实越级。”
2. 启源序列(2023年新晋):电动化转型的“尖刀班”
这是长安电动化的战略支点,定位高于深蓝,低于阿维塔。首款车型A07一上来就扔出王炸:后驱纯电轿跑、增程可选、零百4.5秒、风阻系数低至0.209Cd——这数据放全球都够看。
我试驾过A07增程版,市区用电每公里不到1毛钱,长途加油毫无焦虑。车内用料堪比豪华品牌,NAPPA真皮+木纹饰板,配上后排电动腿托,妥妥的“国产特斯拉Model S替代品”。
3. 深蓝汽车(2022年独立):年轻人的第一台科技座驾
S7、SL03两款车打得精准:15-20万区间新能源市场的缺口。尤其是SL03氢电版,虽然是小批量试点,但标志着长安已掌握氢能核心技术。
S7我开过山路,双电机四驱版本推背感强烈,动能回收可调三级,新手也能快速适应。智能座舱搭载高通8155芯片,语音识别几乎无延迟,连“打开主驾座椅按摩调到第三档”这种复杂指令都能一次执行到位。
4. 阿维塔(2018年成立):高端破局者,冲着BBA去的
华为HI全栈赋能 + 宁德时代电池 + 长安制造,三大巨头联手打造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品牌。阿维塔12的设计堪称惊艳:碟翼式前脸、电子后视镜、R角近乎90度的溜背线条,走在街上回头率爆表。
重点来了:它的城区NCA智驾系统,我已经在上海内环实测过多次——变道果断、红绿灯识别准确率极高,甚至能自动避让加塞车辆。虽然还不是L3,但已经无限接近“司机放手”状态。
⚠️ 对比来看:
阿维塔12 vs 蔚来ET7:前者科技感更强,后者服务生态更成熟;
启源A07 vs 比亚迪汉EV:长安设计更激进,比亚迪保有量大、维修便利。
5. 凯程 & 跨越:务实派商用车担当
轻卡、皮卡、物流车领域默默耕耘。别看不起眼,这些车才是支撑中国经济毛细血管运转的关键力量。凯程F70采用五十铃技术平台,非承载车身+分时四驱,拉货越野两不误,农村集市上常见它的身影。
三、这次升级,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很多车友担心:“换了上级单位,会不会影响售后?”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不会。
为什么?
✅ 经营独立性不变:公司公告明确表示,“日常运营不受影响”。你今天买的车,明天照样保养、保修、OTA升级。
✅ 资源倾斜更明显:成为“国家队专属汽车平台”后,长安在政策支持、研发资金、产业链协调上将更具优势。比如电池采购议价能力提升,最终反映在终端价格上就是实惠。
✅ 技术路线更清晰:不再受制于军工集团的战略平衡,长安可以全力押注新能源、智能化。蓝鲸iDD混动、SDA架构、昆仑智慧芯……这些技术都将加速落地。
举个例子:未来三年,长安计划推出30余款新能源产品。如果没有这次“体制松绑”,很难想象如此密集的产品节奏能在传统国企框架下实现。
四、横向对比:长安和其他车企有何不同?
维度 长安 比亚迪 吉利(含极氪)
技术积累 蓝鲸动力、方舟架构,自研程度高 刀片电池、e平台3.0,垂直整合强 CMA架构,沃尔沃技术反哺
品牌布局 多品牌协同,高中低全覆盖 王朝+海洋网,层次分明 多品牌战略激进(领克、极氪等)
智能化 华为合作(阿维塔)、自研智驾 帝瓦雷音响、DiLink系统 自研NOA,激光雷达普及快
央企身份 ✅ 新晋“汽车国家队” ❌ 民企 ❌ 民企
你会发现,长安的独特之处在于“军工基因+市场化打法”的结合体。既有国企的稳定性和长期主义,又有民营企业的创新速度。
五、写在最后:长安的下一步怎么走?
这次升级,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我看好长安的几点理由:
专利数量全球前十(2023年数据),说明研发投入真金白银;
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70%(5月数据),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
多品牌差异化清晰,避免内部竞争,形成合力。
但也必须提醒各位车友:新能源战场淘汰赛已进入下半场。小米、华为、理想这些“新势力+科技派”来势汹汹,传统车企不能只靠体制护航,还得拿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所以我想问大家:
如果让你选一台代表中国品牌未来十年方向的车,你会投谁一票?是技术狂魔长安?还是生态王者比亚迪?亦或是后来居上的小米汽车?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XXX我,一个坚持亲自试每一款车的普通车迷,咱们下次路上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