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小鹏汽车在广州发布“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并同步开启首款搭载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版的预售。这款大七座MPV以35万元起的预售价,带来452公里纯电续航、1602公里综合续航,以及12分钟补能70%的充电速度。一时间,“全球续航最长的大七座车型”成为焦点。但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发布,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路径上的深层演进:如何在纯电与燃油之间,找到一条真正契合用户现实需求的中间道路?
增程式电动车,曾长期被视为“过渡方案”。110多年前,费迪南德·保时捷就造出了世界首辆增程车,却因技术限制沉寂百年。2010年雪佛兰沃蓝达进入中国,价格高、体验差,未能激起水花。2015年广汽传祺GA5增程版、2017年别克VELITE 5接连折戟,市场普遍认为增程“结构复杂”“效率低下”。直到2019年,理想ONE以“无里程焦虑”精准击中家庭用户痛点,才真正打开局面。尽管其三缸增程器存在噪音大、油耗高等问题,但“能用电就用电,没电也不慌”的体验,让销量一路冲高。此后,理想L系列换装四缸增程器,问界M7/M9引入AI能量管理,增程技术进入“无感发电”时代,市场年销量突破百万辆,成为新能源增速最快的赛道。
小鹏X9超级增程的出现,标志着这一技术路径进入新阶段。它搭载63.3kWh磷酸铁锂电池与60L油箱,CLTC纯电续航达452公里,远超理想L9的280公里、问界M9增程版的290公里。这意味着日常通勤几乎可完全依赖纯电,真正实现“用电为主”。而在长途出行时,其综合续航达1602公里,超越问界M9增程版的1402公里,成为目前公开数据中最长的七座车型。更关键的是补能效率:依托800V高压平台与5C超充技术,充电12分钟即可补能70% SOC,大幅缩短等待时间。相比之下,理想L9采用400V平台,20%至80%充电需25分钟;问界M9增程版也不支持800V快充。这种“超快充+长纯电”的组合,正在重新定义增程车的使用边界。
为何小鹏能实现如此突破?核心在于系统性优化。其“鲲鹏超级增程”基于十一年纯电技术积累,通过全栈高集成发电机与智能能量管理,将CLTC综合电耗压至16.5kWh/100km,WLTC亏电油耗低至6.4L/100km,油电综合油耗仅2.53L/100km,为同级最低。增程器采用第三代1.5T高效中冷技术,即便在亏电状态下,仍能支持150km/h高速巡航,避免“无力感”。NVH方面,通过超静谧设计与ENC主动降噪,增程器介入时噪音低于0.5dB,接近纯电体验。这些细节,正是从“能用”到“好用”的关键跃迁。而63.3kWh大电池与800V平台的结合,也意味着用户可在电价低谷时充电,在高速路网使用超充补能,形成高效、低成本的出行闭环。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是用车成本的显著降低。支持92号汽油,每公里油电综合成本可低至0.2元以内。其次是使用场景的极大拓展。无论是城市通勤、周末郊游,还是跨省长途,都无需反复规划充电站。尤其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纯电动车续航打折严重,而增程车可通过燃油发电维持稳定输出,避免“趴窝”风险。此外,小鹏X9保留了二排零重力座椅、电动三折叠三排座椅等高端配置,空间利用率高达95.8%,在增加增程系统后仍实现“空间零浪费”。智能化方面,Max版搭载单颗图灵芯片,Ultra版更配备四颗,辅助驾驶能力大幅提升,并与人形机器人“Iron”共享AI架构,展现长期技术野心。
展望未来,小鹏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将增程车型推向海外市场,这或许预示着中国增程技术正从“本土适配”走向“全球输出”。过去,增程被视为中国市场的特殊选择,因其精准匹配了“充电设施不完善”与“长途出行频繁”的现实。但随着技术成熟,其在全场景经济性、低温适应性上的优势,也可能吸引欧洲、北美等市场关注。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理想、问界、深蓝等品牌持续迭代,比亚迪仰望U8甚至将增程与四轮独立驱动结合,拓展性能边界。可以预见,增程技术不会止步于“续航工具”,而将演进为智能能源管理中枢,与自动驾驶、车联网深度融合。对于用户而言,选择将不再非此即彼,而是真正拥有“既要、又要、还要”的自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