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咱们身边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恐怕就是把家里的油车换成电车了。
一说起电动汽车,大家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十有八九是“省钱”。
毕竟,油价动不动就冲上八九块一升,看着加油站的计价器飞速跳动,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
再看看电费,家里充电一度电才五六毛钱,这么一算,开电车不就跟捡钱似的?
很多人就是揣着这样美好的愿望,兴高采烈地告别了燃油车,投入了电动化的怀抱。
然而,当一位车主开着他的新电车跑满一万公里后,却发出了一声长叹:原来所谓的“省钱”,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们今天就来当一回明白人,把这笔关于电车的经济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算清楚。
首先,这笔账得从买车那一刻算起。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同等价位下,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选择范围和产品力是有差异的。
比如说,你手握二十万的预算,去买燃油车,可以轻松拿下一台空间宽敞、品牌成熟的合资品牌中型轿车,家用商用都很有面子。
但如果用同样的预算去看电动车,你可能会发现,能买到的车型要么尺寸小了一圈,要么就是一些新兴品牌,在品牌积淀和市场考验上还稍显稚嫩。
如果你想买到和那台燃油中型车同级别的电动车,往往需要再多加三五万甚至更多。
这笔购车时多付出的钱,就是你为了未来“省油”而预先支付的第一笔成本,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你的购车决策。
车买回来了,接下来就是每年都逃不掉的保险。
这时候,第二个意想不到的开销就出现了。
那位跑了一万公里的车主提到,他的车第一年保险费就比同价位的油车贵了三千块,这绝非个例。
保险公司可不是凭感觉定价的,他们的精算师算得比谁都精。
电动汽车的保费之所以更高,核心原因在于它的维修成本实在太高了。
一辆电动车最核心、最金贵的部件就是底盘下的那块大电池,它的成本能占到整车价格的三到五成。
万一发生磕碰,哪怕只是轻微的损伤,动辄就要花费数万元进行维修甚至整体更换。
除此之外,现在的电动车为了实现各种智能驾驶功能,车身遍布摄像头、雷达等精密传感器。
一次看似不严重的追尾,可能就意味着一整套昂贵的感知硬件需要更换。
维修成本高,出险后的赔付金额自然就高,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只能提高保费。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新能源车的平均保费通常要比同价位的燃油车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
这么一来,你辛辛苦苦从电费里省下的钱,还没在口袋里捂热,就有一大部分先进了保险公司的账户。
接下来,咱们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充电问题。
“电车充电便宜”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你必须拥有一个可以安装的私人充电桩,并且能享受到低廉的居民用电价格。
在这种理想情况下,一辆百公里耗电15度的车,跑一百公里的成本大概就是九块钱,相比燃油车动辄七八十块的油费,确实优势巨大。
但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拥有这样的“理想条件”。
很多老旧小区因为电容不足、线路老化,根本不支持安装大功率充电桩;有些小区的物业出于安全或其他原因,也不配合安装。
就算你克服万难装上了,人也不可能永远只在家门口活动。
一旦你需要出远门、跑长途,或者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快速补电,就只能依赖公共充电桩了。
这时候,充电的成本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市面上的商业快充桩,电价普遍在一块二到两块钱一度,很多还要额外收取服务费。
尤其是在节假日的高速服务区,由于需求暴增,电价涨到两块钱以上是常态。
我们还是用那辆百公里耗电15度的车来算,如果用高速服务区的快充,跑一百公里的成本就变成了三十块钱。
虽然还是比油车便宜,但已经没有了那种“白菜价”的感觉。
更关键的是时间成本。
燃油车进加油站,五分钟就能加满油继续上路。
而电动车使用快充,就算不排队,从百分之三十充到百分之八十也至少需要半个多小时,如果赶上节假日,在充电站排队一两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
那种眼看着电量告急,却被困在充电站动弹不得的焦虑感,是开油车时完全无法体会的。
这种无形的时间和精力损耗,远比金钱上的得失更让人头疼。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只是经济账,那么冬天的用车体验,就是对车主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低温是所有锂电池的“天敌”。
一到冬天,尤其是在北方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电池的化学活性会大幅降低,续航里程打个六七折是基本操作。
一辆标称续航六百公里的车,在冬天实际能跑出四百公里,就已经算是表现优异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取暖问题。
燃油车的暖风主要利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余热,几乎不额外消耗能量。
而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只能依靠PTC电阻丝加热,这东西就是个纯粹的“耗电大户”。
暖风一开,续航里程掉得比股票还快。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里提到的那种尴尬场景:车主为了多跑点路,宁愿自己和家人在车里裹着毯子瑟瑟发抖,也不敢把暖气开足。
花了几十万买来的高科技产品,却让人体验了一把“返璞归真”的艰苦生活,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享受科技进步。
最后,我们再谈谈维修保养和那个悬在所有电车车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电池衰减。
销售人员总会告诉你,电车结构简单,没有发动机、变速箱,保养就是换换空调滤芯,非常便宜。
这话在常规小保养上确实没错。
但他们没说的是,电车一旦发生碰撞事故,维修费用可能会高到让你怀疑人生。
文章里那个保险杠剐蹭,油车两千多能修好,电车却要价六千的例子,非常具有代表性。
因为现在的汽车保险杠早已不是一块简单的塑料壳,它的背后集成了大量的雷达和传感器,修起来自然价格不菲。
至于电池,虽然厂家普遍提供了八年或更长时间的质保,但这并不能完全打消人们的顾虑。
质保期过后怎么办?
那位车主才开了一年,就感觉满电续航有了明显缩水,去咨询4S店,得到的答复是“正常现象”。
而一旦电池真的需要自费更换,那高达八万甚至十几万的费用,足以让过去几年省下的所有油钱瞬间清零。
粗略计算一下,一辆比同级油车贵五万元的电动车,可能真的要开上十几二十万公里,才能在油电差价上勉强“回本”,这还没有算上更高的保险费和潜在的维修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