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销量榜的排名游戏,像极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饥饿营销。每周更新的榜单上,数字跳动的背后,是车企们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广告位,是4S店销售们用三寸不烂之舌编织的消费陷阱。当RAV4荣放重回第二的新闻刷屏时,谁还记得那些在4S店维权无门的车主?
看看这些漂亮的销售数据吧!星越L卖出2790辆,本田CR-V稳居前列,连奔驰GLB都能卖出700多辆。可就在上个月,某知名品牌4S店还在用"芯片短缺"的借口加价卖车。销售顾问们满脸堆笑地说着"现在订车要等三个月",转身就在朋友圈炫耀"今日到店现车五台"。这不是明摆着把消费者当韭菜割吗?
更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销量冠军"。有些车企为了冲榜,把试驾车、展车都算进销量;有的经销商被迫压货,车库里的新车都落灰了,报表上却显示"热销"。记得去年某德系品牌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要求经销商必须完成"销售任务",结果导致大量新车直接上了二手车市场。这样的销量冠军,除了给高管们发奖金时好看些,对消费者有什么意义?
我们总说市场经济要讲诚信,可汽车销售这个行当,水比4S店的洗车池还深。厂家公布的建议零售价永远只是个摆设,真正的成交价全看销售顾问当天的心情。金融服务费、上牌费、装潢费......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比高考数学题还让人头疼。最绝的是"终身免费保养",听起来多美好啊,等你真去保养时才发现,原来"免费"的只有最基础的机油机滤,其他项目照样宰你没商量。
那些月销几千辆的"爆款"车型,有几个是真正靠产品力取胜的?不过是营销费用堆出来的海市蜃楼罢了。某国产SUV请明星代言花了一个亿,这些钱最后不都摊到车价里?更不用说那些铺天盖地的软文,把一辆十万出头的车吹得堪比百万豪车。消费者兴冲冲地去试驾,发现连个自动泊车都做不利索,销售却信誓旦旦地说"下次OTA升级就会好"。
在这个被销量绑架的行业里,最受伤的永远是普通消费者。他们省吃俭用攒下的买车钱,转眼就变成车企财报上的一个数字。那些维权群里,每天都有人在哭诉:新车漏油找不到人管,承诺的配置迟迟不兑现,贷款还完了绿证却拿不到......相比之下,每周公布的销量排行榜,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看啊,又有这么多人和你一样上当受骗了。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汽车市场?不是靠水军刷出来的好评,不是靠压货堆出来的销量,而是真正用产品说话、用服务赢市场的良性竞争?或许等到哪天,车企们不再把销量当作唯一KPI,而是开始比拼车主满意度的时候,这个行业才算真正成熟。到那时,所谓的销量排行榜,才不会成为忽悠消费者的又一件工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