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

朋友最近买车,把我给整不会了。

以前我们聊车,话题都特实在。这发动机几个缸?那变速箱顿不顿?百公里几个油?跟菜市场大妈挑白菜一样,主打一个皮实耐用、经济划算。

现在呢?画风突变。他张嘴就是8295芯片算力多少T,闭嘴就是激光雷达方案是不是禾赛的,聊续航必谈800V,聊电池非得问是不是CTB一体化。我一度以为他不是去买车,是去英伟达面试的。

这魔幻现实主义的背后,藏着一个血淋淋的真相: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在10到15万这个“绞肉机”区间,已经不是简单的工业品竞争了,这是一场科技军备竞赛,是一场把所有底牌都亮出来,按在地上贴身肉搏的“大逃杀”。

你不是在买一辆车,你是在买一家车企拼了老命的求生欲。

我这朋友,就是典型的城市打工人画像。每天通勤来回八十公里,地铁换乘堪比西天取经,加班打车打到心肌梗塞。每个月交通费一算,数字比他的血压都高。于是,买辆纯电车代步,这事儿就提上了日程。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一开始,他也是按图索骥,什么元PLUS、AION Y、哪吒U,挨个试。结果呢?就像相亲市场上的经济适用男,各方面都还行,但总觉得差了点“上头”的感觉。要么是续航标得挺高,实际一跑打个七折,让人心里发慌;要么是车机卡得像十年前的安卓机,点个导航都得先拜拜佛;要么是空间局促,坐进去感觉自己像是被塞进罐头的沙丁鱼。

直到他误入零跑的4S店,坐进那台B10里,当场就走不动道了。

为啥?

因为这车的配置单,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写的简历,恨不得把自己会用PS都写成精通Adobe全家桶。续航600公里。芯片8295。空间大到能打滚。然后呢?然后价格给你干到10万出头。你敢信吗?反正一开始我朋友是不信的,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坑,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直到他把车提回来开了一个月,天天在群里晒他那低到离谱的电耗,我才意识到,时代可能真的变了。我们理解的“一分钱一分货”,在新能源这个赛道,可能得换个算法了。

咱们先把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话术扒光,看看这车到底在干嘛。

首先是动力和续航,这是电动爹最核心的尊严问题。零跑B10给的方案,突出一个“我全都要”。两个动力版本,一个家用足够,一个偶尔能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电门一踩,烦恼拜拜”。重点是那个“七合一”油冷电驱,把一堆零件集成到一起。这玩意儿普通人听着像天书,但你把它理解成电脑城老板帮你攒机,他没用一堆杂牌线给你接得乱七八糟,而是用了一块功能强大的主板,把CPU、显卡、内存都高度集成。好处是啥?响应快,效率高,还省地方。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开起来的感觉就是,这车很“跟脚”,不像有些电车,油门踩下去像踩棉花,动力延迟半秒才到,超车的时候能急死人。

续航也一样,给了510和600公里两个版本。按我朋友每天80公里的强度,600的版本基本上可以一周充一次电,彻底告别了每天回家抢充电桩的焦虑。快充速度也实在,官方说20分钟从30%到80%,他自己拿120kW的桩试了下,也就多几分钟,一杯咖啡的时间,续航就回来了两百多公里。这就像手机快充,以前充一晚上,现在洗把脸的功夫就满了,用过就回不去。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更骚的操作是,人家直接送7kW的家充桩。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硬件本身可能不赚你太多钱,但要把你留在我的生态里。这种把服务【喂到嘴里】的感觉,对那些被传统4S店各种“装潢费”、“服务费”坑怕了的用户来说,杀伤力巨大。

如果说三电系统是车企的“理科成绩”,那底盘和智能座舱就是“文科素养”,决定了你用起来爽不爽。

零跑B1t0的底盘用了个叫CTC 2.0 Plus的技术,简单说就是把电池和车身底盘融为一体。这操作的好处是啥?第一,车身刚性变得巨高,官方数据是36000牛米每度。这数字背后是啥概念?就是这车开起来非常“整”,过坑过坎的时候,你感觉整个车是一个紧实的整体在对抗路面,而不是像个松散的积木一颠就要散架。

车身刚性高。底盘一体化。用料很扎实。所以呢?所以开起来就不像个便宜车,过个减速带没散架的感觉。这玩意儿放五年前你敢想吗?想都不敢想,那时候这个价位买个车,就是买个能跑的铁皮盒子。

这种扎实感,带来的不仅是操控的信心,更是长久使用的耐用性,异响少了,开着也舒心。

然后就是智能座舱,这才是零跑真正的“核武器”。它塞了一颗高通骁龙8295P芯片。这颗芯片在2024年,就是智能座舱领域的“茅台”,是硬通货,是身份的象征。大部分用它的,都是三十万往上的车。零跑把它下放到十几万的车上,这行为本身就够狠的。

这就像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当别家还在用上一代芯片,想着怎么优化软件来弥补硬件不足时,零跑直接用物理外挂,告诉你什么叫降维打击。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实际体验就是,车机流畅得不像话,3D车模、分屏操作,各种APP秒开。语音系统接入了大模型,变得特别“人化”。你不用字正腔圆地喊“你好XX,请打开空调”,直接说“我有点冷”,它自己就知道该干嘛。这种体验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但用习惯了,再去开那些反应迟钝的老车,你会感觉自己瞬间从21世纪穿越回了石器时代。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最后聊聊空间,这玩意儿最能体现车企对中国家庭的理解。我那1米83的表弟坐进去,前排头部空间一拳有余,后排膝盖离前座还有两拳半,能轻松翘起二郎腿。我们五个成年人周末出去露营,后排坐三个壮汉,中间那位居然不觉得憋屈。

把30万的配置按在10万的车上,国产新势力为了活下去有多拼?-有驾

这背后是高达86%的“得房率”,把车内空间利用到了极致。后备箱搞双层设计,上层放行李,下层藏点私房钱……啊不,是放点私人物品,简直完美。后排座椅放倒,我朋友甚至用它帮同事搬过一张1.8米的床垫,把货拉拉师傅都看傻了。

说到这,你发现问题了吗?

零跑B10这台车,它在产品力上几乎没有明显的短板。动力、续航、底盘、智能、空间,每一项都给你一种“超值”的感觉。它就像一个六边形战士,在每个维度上都拼命把自己拉满。

这就是当前市场竞争的缩影。当比亚迪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把价格打下来的时候,其他品牌怎么办?你不能跟它拼规模,那就只能拼配置,拼体验。这就是典型的【利益相关方博弈法】。对于零跑这样的追赶者来说,它唯一的活路,就是用越级的配置和体验,去撬动那些原本可能选择传统大厂的消费者。它不这么做,就会死。

所以,这台车上搭载的8295芯片、激光雷达版,本质上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求生。它是在用一种近乎【快种快收】的模式,快速地把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应用到大众化产品上,以此来换取市场生存空间。

这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吗?

短期来看,绝对是。神仙打架,凡人得利。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产品。但长期来看,这里面也藏着风险。买这种新势力的车,多少有点VC下注的意思,赌的是它不会在你换车之前先凉了。毕竟,汽车是大宗消费品,后续的维保、服务、系统升级,都依赖于厂家的持续经营。

总而言之,我朋友的这次购车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残酷又迷人的商业世界。零跑B10这款车,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它是这个内卷时代的一个切片,一个样本。它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告诉市场: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所有的品牌溢价和历史包袱,都可能变得不堪一击。

对于那些像我朋友一样,预算有限,但又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城市通勤者来说,这样的产品无疑是福音。它解决了核心痛点,提供了超额满足,还顺便帮你省下了一大笔钱。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车。但在一场你死我活的商业战争中,为了活下去而打造出来的产品,往往是最有诚意的。毕竟,求生欲,才是第一生产力。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