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这码事儿,迭代之迅猛,颇有几分白驹过隙的意味。
昨儿个还炙手可热,今儿没准就成了敝帚自珍。
可近来瓜子二手车出了份行报,说特斯拉Model Y成了“残值翘楚”。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儿悖于常情?
想当年,置办新能源车,大伙儿盘算啥?
不就图个实惠嘛。
而今呢,行报说,大伙儿不再唯价格论,开始掂量产品力了。
这乾坤挪移,着实迅雷不及掩耳。
特斯拉Model Y保值,这茬儿事,得抽丝剥茧地说道说道。
有人讲,这是牌面效应,特斯拉自带金字招牌,好比LV坤包,拎出去倍儿有脸面。
这话不假,牌面确实要紧。
但单凭这面子,恐怕还略显单薄。
瞅瞅那些老牌豪车,保时捷啥的,在燃油车年代那可是保值的圭臬。
可轮到新能源这块,似乎有些颓势。
这说明甚?
说明新能源车的残值,跟燃油车那套路数,不大一样了。
Model Y何以能“登顶”?
抛开牌面,恐怕还得仰仗它的技艺。
电芯技艺、自动驾驶技艺,这些都是硬通货。
毕竟,谁也不想接盘个续航里程缩水,智能化又跟不上的二手货,对吧?
再琢磨琢磨,为啥是Model Y,而非Model 3?
诚然Model 3也被海外媒体盛赞物超所值,残值率高到离谱。
但Model Y腹地更大,更合乎国人的用车习性。
咱中国人嘛,还是喜好大一号的座驾。
然则,这“残值翘楚”的背后,也藏着几分猫腻。
特斯拉的定价策略,素来灵活多变。
时而降价,时而涨价,搞得人心惶惶。
这番操作,短期内或许能拉动销量,但长远来看,会不会波及二手车的残值?
这还真不好定论。
再者,新能源二手车市,本身尚处襁褓之中。
交易章程、估值准绳,都还在摸索阶段。
现下断言Model Y是“残值翘楚”,或许更多的是一种阶段性的表征。
莫要忘了,新能源车的技艺精进速度,那是历历在目的。
今朝的“顶流”,明日没准就被拍在沙滩上。
因此,指望Model Y永葆身价,恐怕不太切合实际。
还有一点,颇堪玩味。
行报里说,特斯拉几乎囊括了美国品牌新能源二手车的全部份额。
这句话,听着有点儿扎耳。
莫非,其他美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在华夏市场就这般乏人问津?
这背后,莫不是也折射出某些端倪?
譬如,产品定位、市场韬略等等。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根源归咎于“特斯拉太强悍了”之时,是否疏忽了其他品牌在本土化方面的努力还不够到位?
抑或说,它们更善于在其他市场大放异彩?
话又说回来,Model Y的保值,也给其他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
单凭补贴、单凭营销,恐怕难以为继。
真正的竞争力,还得靠产品力来说话。
电芯安危、续航里程、智能化水准,这些才是决定新能源车命运的命脉。
区区此数,便足以昭示问题的严峻。
特斯拉二手车把持美国品牌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泰半江山,这不仅仅是特斯拉的凯歌,更是其他品牌的暮鼓晨钟。
是以,Model Y成“残值翘楚”,这桩事,既是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它折射出消费者对产品力的青睐,也揭示了新能源二手车市的某些现状。
未来,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真正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正如当初大伙儿追捧燃油车时代的BBA一样,终究还是产品力说了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