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你老了。” 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精准地映照出了当下百年豪华车企们的现状。
百年豪华车企,在汽车工业长达百年的磨砺中,仿佛在产业、市场以及品牌等诸多方面都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壁垒。然而,一场来势汹汹的智能科技革命,宛如汹涌澎湃的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地席卷了全球汽车产业。尤其是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市场上,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变革。
汽车消费模式,正从传统的批售模式,逐步向着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全新商业模式转变。汽车产品也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大量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开始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来定义产品。汽车交互方面,积极承袭了移动互联网的便捷与智能特性。在汽车驾驶领域,更是借助 AI 的强大赋能,一路飞速发展,从最初实现 “全国都能开” 的目标,到如今自动驾驶的大幕已然拉开,正式踏入了未来出行的预备赛阶段。此外,汽车后端的生产、数据处理、开发流程、工作流程以及组织形态等各个环节,无一不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惜的是,这些百年豪华车企似乎未能及时察觉到这场变革的强烈信号。由于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能力的欠缺,导致它们的产品竞争力与众多新造车品牌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在华销量也因此连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就拿刚刚过去的半年报来说,亚洲作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为 38.90 万辆,同比大幅下跌了 16%,这直接致使其母公司的利润也跟着同比大幅下滑。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上半年销量为 317,862 辆,尽管中国依旧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但销量却同比下滑了 15.5%,这个降幅在宝马全球市场中是最大的。这也使得宝马集团上半年营收 677 亿欧元,同比下降 8%,税后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 29%,仅为 40 亿欧元。实际上,宝马在中国市场销售不佳,与中国豪华新能源竞品车型的数量急剧增加,以及宝马自身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转型速度过慢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豪车品牌们在中国市场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着中美乃至全球,已然成为了新一代的科技生产力,智能科技更是全方位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中国这个汽车智能电动的前沿市场,科技豪华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中国消费者在经历了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洗礼后,科技、先锋以及清洁能源等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他们的汽车消费选择中。因此,在购车时,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智能化的车型,纯电动 / 插混以及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因素,已经成为了影响他们购车决策的关键。
那么,豪华汽车品牌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新一代消费者逐渐遗忘,让品牌的豪华底蕴永不褪色呢?答案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众多豪华车企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市场趋势,纷纷开启了智能和电动转型之路。特别是奥迪,更是从电动到燃油领域,全面地掀起了智能化变革的浪潮。
8 月 7 日,一汽奥迪技术周在杭州大剧院盛大举行。在这次活动中,两款备受瞩目的旗舰新车 —— 豪华燃油轿车 A5L 和豪华智能电动旗舰 SUV 奥迪 Q6L e - tron 正式宣布上市。此次发布的最大亮点在于,这两款新车型都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技术,不仅重塑了豪华电动市场的标准,还为燃油车的智能化发展开创了先河,成功实现了 “油电同智”。其中,仅奥迪 A5L 就配备了华为乾崑的多种传感器,包括 2 个激光雷达、13 个摄像头、6 个毫米波雷达以及 12 个超声波雷达,能够支持高速、城区、泊车这三大场景下的高阶辅助驾驶。
科技豪华时代,“智能化灵魂” 不可或缺。百年豪华品牌凭借德国工业的辉煌成就,在内燃机时代,凭借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驰骋 20 余年,借助汽车消费的黄金时期,赚得盆满钵满。它们深知,技术突破所带来的科技力、创新力,进而转化为产品力上的代际领先,对于品牌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虽然商业的本质未曾改变,但时代的技术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时代正在逐渐落幕,智能科技时代已然来临。AI 和数字智能,已成为当下这个时代的核心技术生产力,而中国市场正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关键战场之一。所以,在汽车豪华市场,科技豪华的理念已然成为了新的 “高端” 象征。人们坚信,科技才是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才是真正的豪华体现。
传统车企迫切需要注入这股新的 “豪华血液”,为自身插上智能科技的翅膀,而在这方面,华为乾崑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选择。华为,无疑是科技时代当之无愧的巨头,是中国技术崛起的标志性代表。
2019 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事业部,旨在将积累多年的 ICT 技术应用于汽车行业,助力众多车企实现智能科技转型,以 “帮助车企造好车” 为使命。2022 年,华为座舱重新定义了座舱交互体验,引领了行业座舱智能化的升级潮流。2023 年,华为发布无图版本的智驾辅助 ADS 2,实现了全国范围内都能使用的目标。2024 年,乾崑品牌及 ADS 3 的发布,正式开启了智驾辅助规模商用的元年。如今,华为汽车 BU 即将转变为体外独立实体公司 —— 引望,它汇聚了华为的核心智能科技技术,其中就包含了乾崑智驾技术。
由于受到跨国企业体系和架构的限制,奥迪在中国本土未能及时构建起主流的智能科技能力。因此,与华为乾崑智驾展开合作,采用其技术,无疑是奥迪实现智能化突围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市场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近日奥迪在微博宣称,新车首发便销量火爆,燃油豪车完成智能化升级后,成为了 “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豪华燃油车”,这一优势无疑成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从一汽奥迪的发布会可以看出,后续一汽奥迪将全面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彻底达成油电同智的目标,一步到位地将辅助驾驶能力提升至行业第一梯队。当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小米、鸿蒙智行赋能的众多科技汽车品牌,借助消费电子时代的流量优势,纷纷涌入市场。理想、蔚来等新造车公司,依靠资本的力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气,也在奋力寻求突破。与此同时,所有的自主车企都在全力以赴,抓住智能电动技术变革的时代机遇,向着高端化迈进,力求实现突破。传统豪华品牌 “轻松赚钱”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中国 “新豪华” 势力的迅速崛起,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虽有品牌和市场的积淀作为转型的缓冲,但这个缓冲期正在逐渐缩短,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奥迪显然已经率先找到了智能化反攻的最佳时机和有力武器,那就是选择与技术和品牌实力都相当的华为乾崑合作,将中国智能科技与德系精工完美结合。
驾控与智能相结合,打造新豪华样板。历经百余年发展的豪华品牌深知,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驾驶的本质 —— 人与车的互动、驾驶的乐趣与激情,都是不可忽视的。2016 年,宝马在庆祝百年诞辰时,就提出了 “悦驾”(BOOST)和 “悦享”(EASE)的整体概念,旨在为用户提供极致的运动操控体验,同时通过驾驶辅助功能减轻驾驶负担,使两者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因此,宝马在国内市场选择与一家国产初创技术公司合作高阶辅助驾驶方案,期望以此提升产品竞争力。
奥迪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在选择辅助驾驶合作对象时,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汽车智能科技的杰出代表 —— 华为乾崑。奥迪希望借助华为强大的科技实力、良好的用户口碑和卓越的品牌号召力,再结合自身的德系精工优势,重新夺回豪华车市场的核心地位。
为了这次合作,奥迪做了充分的准备。据悉,上汽奥迪全新 A5L Sportback、一汽奥迪 A5L 及 Q6L e - tron 家族等旗舰车型,都采用了华为乾崑智驾技术。该技术以奥迪的 PPC 豪华燃油平台与 PPE 豪华纯电平台为基础,同时搭载 E³ 1.2 电子电气架构。通过分布式平台所具备的高集成化、高扩展性和灵活的迭代能力,不仅能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为用户带来流畅的体验,还能确保后续车辆在引入更多功能或进行系统升级时,能够与华为乾崑智驾技术无缝对接,实现城区领航的高阶辅助驾驶、复杂匝道汇入驶出、循迹倒车等功能。要知道,电子电气架构就如同汽车的神经网络,是实现一切智能化的基础。
其次,奥迪 VMM(Vehicle Motion Manager)车辆运动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也为其与华为乾崑技术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该系统集成了驱动、制动和转向三大系统的控制,通过软硬解耦,实现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控制逻辑。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将指令发送到 VMM 动态驾控管理系统,再由 VMM 系统来调配车辆的驱动、制动、转向等系统。
这样做的好处是,华为乾崑可以专注于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研发,充分展现 “智能感”,而不会过多地干涉奥迪的机械控制。奥迪则可以专注于自身擅长的机械控制领域,凸显 “豪华感”,无需为了适配华为乾崑而进行大量的改动。就如同华为乾崑是大脑,主要负责思考决策,奥迪像小脑,负责运动控制,两者相互配合,实现了 1 + 1>2 的效果。
在底盘和操控方面,奥迪更是不遗余力地发挥出了豪华品牌的优势。在操控层面,奥迪的燃油车配备了第五代 EA888 发动机,搭载 500Bar 直喷与 VTG 可变截面涡轮,搭配 7 速 S tronic 双离合变速箱及 quattro 智能四驱系统,能够带来毫无延迟的动力响应和精准的扭矩分配。全解耦双叉臂前悬、五连杆后悬与新一代 CDC 悬架的组合,让车辆在弯道中能保持极佳的车身姿态,渐进式转向则使车辆在低速时灵活自如,高速时稳定可靠。
在电车方面,奥迪 Q6L e - tron 最大续航可达 752km,奥迪 Q6L Sportback e - tron 的续航最高可达 765 公里。它们均配备了 107kWh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组,支持 800 伏高压快充技术,充电 10 分钟即可增加 294 公里的续航,表现十分出色。不难看出,与新势力品牌相比,奥迪不仅拥有深厚的底蕴、卓越的品质、豪华的气质和出色的操控性能,还具备了领先的高阶智驾功能。德系精工的强大实力和深厚底蕴展露无遗,而作为中国汽车智能科技代表的华为乾崑,也是锋芒毕露。奥迪将 “智能和驾控” 完美融合,成功地成为了传统豪华车品牌转型的典范。
华为乾崑,无疑是最佳选择。德系精工经过百余年的沉淀,形成了极高的技术壁垒,而优质智能科技的门槛同样难以跨越。来看一组数据,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华为乾崑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4 年,其研发投入超过 100 亿,集团投入近 1800 亿元,有 8000 名研发人员专注于此,立足底层核心技术,持续提升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仅华为乾崑智驾团队规模就达到 2000 余人,云端算力投入超过 10EFlops,每年仅算力投入就高达数十亿元。
而且,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资源和人才的投入,还需要精准的技术判断、浓厚的组织文化以及完善的商业生态来支撑,才能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落地。在 ICT 产业和消费电子终端市场,久经考验的华为早已建立起了高度成熟的智能科技研发体系。也正因如此,大量的资源和人才投入使得华为乾崑实现了技术上的领先,进而在产品体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华为乾崑的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部件发货量超过 2300 万套,与产业链上下游超过 600 家企业展开合作。
根据第三方统计预测,2025 年全国城区辅助驾驶的搭载量将接近 400 万辆,未来 2 年,搭载量几乎每年都会翻一番,3 年总量将超过 2700 万辆。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向汽车辅助驾驶领域渗透,汽车辅助驾驶的技术模式也从规则算法向 AI 算法转变。在 AI 模式下,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要素是数据、模型和算力,这无疑是一场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激烈竞争。处于竞争浪潮中的豪华车企,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进行重复投入,它们只需专注于做好汽车本身,将智能科技部分交给华为乾崑即可。
华为乾崑在大量资金投入的支持下,已经实现了产品和技术的代际领先。据悉,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将于今年大规模推送,其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全面升级为 WEWA 架构。该架构由云端的世界引擎 WE(World Engine)和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 WA(World Action Model)构成。与 ADS 上一代架构相比,ADS 4 中的 WEWA 架构带来了显著的体验提升。从测试结果来看,端到端时延降低了 50%,车辆反应更迅速,变道更加顺畅;无效变道次数明显减少,通行效率提高了 20%;能够预见式驾驶,重刹率降低 30%,驾驶体验越来越接近老司机。这套技术架构让华为乾崑有足够的信心率先开启自动驾驶的新时代,实现 L3 自动驾驶的落地。
此外,在过去 6 年的发展过程中,华为乾崑形成了对电动和燃油领域的全面赋能能力,能够与不同的架构和平台完美融合,助力豪华车市场实现智能化转型和突破。背靠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乾崑无疑是汽车智能科技发展的引领者,代表着领先的科技实力、卓越的产品体验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留给传统豪华汽车品牌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选择华为乾崑,快速弥补智能化方面的不足,提升品质、底蕴、操控和智能等全方位的能力,是传统豪华汽车品牌为数不多的突围途径之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