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新能源车电驱领域技术成果密集落地:联合电子推全球首款量产镁合金电驱桥,减重 8kg 助续航升 4%;YASA 13kg 电机功率达 550kW 创纪录,韩国团队研发无铜电机,日产发布第三代 e-POWER 系统。同时,碳化硅电控项目启动,多款电机专利获批,上海机电、三菱电机也分别布局人形机器人关节技术,行业轻量化、高功率化趋势显著。
1.镁合金电驱桥量产落地,联合电子减重 8kg助力续航提升 4%
7 月 27 日,联合电子发布全球首款批量镁合金电驱动桥,以镁代铝实现 轻量化突破。一体铸造壳体(电机、减速器、逆变器深度集成)将重量由 25 kg降至 17kg,单套减重 8kg,总成功率密度达 4.4kW/kg,峰值功率超 250kW。 针对镁合金刚度低、易腐蚀、高温蠕变三大难题,联合电子通过结构优化、 独立水道隔离及特殊材料工艺完成技术攻关,NVH与耐蚀性能均达铝合金水 准。装车实测显示,整车百公里电耗降低 4.2% ,500km续航车型可额外增加 21km ,同时减少维护成本。该产品兼容平行轴或行星排减速方案,适配小型 至中大型新能源车型,预计 2025 年四季度起批量供货。此前,上汽智己、 汇川联合动力、星驱科技已相继实现镁合金电驱壳体量产,单车用镁量由 15 kg向 45kg跃升,标志着新能源车轻量化进入“镁时代 ”。
2. 汇川联合动力发布新一代商用车油冷电机
7 月 17 日,汇川联合动力推出专为轻卡、重卡设计的油冷电机系统。通 过电机、油泵、油冷器一体化设计,油液直接喷淋定转子并主动润滑轴承, 凝露风险大幅降低,设计寿命首次突破百万公里,持续输出功率较水冷方案 提升 30% ,峰值转速可达 25000 rpm 。同时绝缘系统全面升级,满足 1000V 高压平台。平台化产品电压覆盖 320-1000V ,具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长 寿命优势,已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将助力商用车电驱进入“ 百万公里 ”时 代。
3. 日产第三代e-POWER欧洲首发
7 月 17 日,日产在欧洲正式发布第三代e-POWER系统,率先搭载于英产 Qashqai,将于 2025 年 9 月开售。新系统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 42%,WLTP 油耗降至 4.5L/100km,CO2 排放 102g/km,均创同级新低;满油续航可达 1200 km。核心升级在于 5 合 1 模块化电驱单元:电机、发电机、逆变器、减速器、 增速器高度集成,峰值功率提升至 151kW,运动模式再增 10kW。优化STARC 燃烧与 0W-16 低摩擦机油,使高速巡航转速降低 200rpm ,噪音更小 。无需 插电、即加即走, 日产称该技术为“ 电动化过渡的最优解 ”。下一步,2026 财年将登陆北美Rogue和日本Elgrand ,逐步全球推广。
4、韩国团队首创“无铜电机 ”:碳纳米管线圈问世
7 月 17 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宣布开发出完全不含铜的电机 线圈,导体材料全部由碳纳米管(CNT)构成。CNT重量轻、导电高,但催 化剂残留易损性能。团队利用液晶相“纳米清洗 ”技术,在不破坏结构的前 提下去除金属杂质,实现了高纯度、高一致性。该技术有望降低电机重量与 成本,并减少铜矿开采及冶炼带来的环境负荷。 目前核心线圈已验证可行, 完整电机系统仍在研发。该研究被视为电机材料领域的潜在革命,或为新能 源汽车、无人机等轻量化应用开辟新路径。
5. YASA创纪录:13kg电机爆发 550kW功率
奔驰旗下YASA公司宣布,其最新轴向磁通原型电机实现“世界纪录级 ” 功率密度:仅重 13. 1kg ,峰值功率达 550kW ,功率密度高达 42kW/kg ,远超 竞品。测试参数显示,该电机可在 670V、850Arms条件下持续输出 5 秒。YASA采用软磁复合材料与油冷扁线技术,突破传统制造瓶颈,实现可量产化设计, 预计适配年产能 1 万至 5 万辆的高性能跑车。
6. 大洋重庆基地投产, (U+X)PIN定转子全球首发
7 月 15 日,投资逾 10 亿元的大洋电驱动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在渝北 智能工厂正式开业,并全球首发(U+X)PIN扁线定转子。该产品最高转速 22000rpm 、功率 200kW ,铜端部比传统方案再缩短 4-8mm ,效率提升 0.5%, NVH表现更优。智能工厂年产能 100 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采用 6 区解 耦产线、激光焊接合格率≥99% ,并配备全流程MES追溯。基地将进一步完 善公司在西南及全球的研产销布局,助力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 车产业集群。
7. 富田瑞兰得 30 万台特种电机基地落成,即将投产
7 月 22 日,富田瑞兰得投资 1.8 亿元的特种驱动电机及智能家居项目正 式竣工,即将全面投产 。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 30 万台特种驱动电机的 产能,预计年产值达 4.2 亿元。作为国内特种电机领军企业,富田瑞兰得产 品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与ABB 、东芝等国际巨头及振华重工等国内头 部企业长期合作。此次项目 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特种 电机市场的领先地位,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8. 法士特华纳 10 万套碳化硅电控项目启动
7 月 16 日,法士特华纳智能控制系统(西安)有限公司投资 1 亿元,在 沣西新城建设高性能电机控制器项目 。项 目 占地约 4000 平方米,规划年产 10 万套新能源商用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及多合一集成产品 ,首年产值预计 7300 万元。至此,法士特已在沣西形成“ 电控+传动 ”双布局:年初开工的 新能源汽车智能传动系统与中试基地,将于 2026 年 6 月交付,具备年产 250 万套同步器及农机CVT中试能力,填补国内大马力农机无级变速国产空白。 新项目四季度封顶,明年底即可投产,为陕西打造西部新能源商用车高地再 添关键一环。
9. 上海机电携手德昌电机成立新公司,攻坚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
7 月 26 日,上海机电与香港德昌电机合资成立的动界智控(上海)科技 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长宁“上海硅巷 ”,专注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及系统集成。合资公司依托上海电气集团整机集成优势与德昌电机微型驱动技术, 打造国产化核心零部件平台,满足单台人形机器人 28~40 个关节需求。公司 设上海总部负责研发、销售,深圳基地负责工程与制造,形成双城协同。预 测 2028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破千亿,动界智控的成立标志着上海电 气在该领域的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10. 三菱电机携手鹿明机器人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7 月 24 日,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技(中国)集团与Lumos鹿明机器人签 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苏州或上海设立联合实验室,聚焦工业级人形/ 四足机器人核心部件——高性能伺服驱动器、轻量化关节模组等关键技术攻 关。三菱电机将输出自动化技术与行业标准经验,鹿明机器人提供测试平台 及场景落地能力,共同推进机器人零部件性能提升与产业化应用。此次合作 将整合双方供应链与全球资源,共建智能制造示范产线,并联合培养人才, 助力中国制造业柔性化、智能化升级。
11. “静音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专利获批,降噪减震双突破
2025 年 8 月 7 日,江苏讯智捷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降噪高速永磁同步电 机 ”专利(CN223194530U)正式授权 。该专利在电机托座内集成降噪组件 与减震圈,并配静音轴承和散热孔,运行时吸收噪声、抑制振动,兼顾散热 与低噪。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适用于家电、汽车和工业风机等对噪声敏感 的场合,有望推动永磁电机进一步向高速、低噪方向发展。
12. “ 电机及轴流风机 ”专利获批,双层通风孔设计攻克高温难题
2025 年 7 月 25 日,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取得实用新型专利“ 电机及轴流风机 ”(专利号 CN202421689993.3) 。该 专利在转子冲片上同轴设置两层通风孔,利用径向间隔布局形成强制风冷通 道,显著降低定转子温升,保证电机在高温环境仍能稳定运行。机座内置定 子环绕转子结构,整体紧凑、安装便利,适用于空调外机、工业排热等轴流 风机场景。业内认为,该方案无需额外散热附件即可提升连续功率输出 10% 以上,为中小功率电机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降温新路径。
13. “分损 ”定子铁芯专利获批, 电机降本增效一举两得
2025 年 7 月 24 日,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获专利“ 定子铁芯、 电 机及家用电器 ”(CN223141619U) 。该铁芯由环形定子轭与多个定子齿组 成,通过材料与磁路优化,使齿部铁损b对轭部铁损a的比值b/a< 1 。高损耗 材料用于主要承力的轭部,低损耗材料用于导磁齿部,既降低磁滞和涡流损 耗,提高电机效率,又将整体成本压缩 10%以上。业内认为,该方案可快速 应用于空调、洗衣机等小功率电机,助力行业“双碳 ” 目标落地。
14. 三协电机IPO注册获批,北交所将迎绿色智控电机新军
2025 年 7 月 31 日,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向 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公司将在北交所挂牌。三协电机主营 步进、伺服及无刷电机,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2.87 亿元、3.62 亿元、4.2 亿元,净利润由 2698 万元增至 5634 万元。本次拟募资 1.59 亿元,用于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