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又因为华为热闹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一直以来,华为的鸿蒙智行联盟都像一个大家庭,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等品牌的汽车,都在华为的门店里一起卖。
但现在,情况变了。
有消息说,华为决定“放权”,让合作的车企,比如奇瑞和北汽,自己去建各自品牌的专属销售店。
这就像原来一家人挤在一个大屋子里卖东西,现在决定让几个兄弟出去自立门户,单开分店。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都在议论,华为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是之前的模式走不通了,还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要弄明白这件事,我们得先看看以前是什么情况。
华为搞的这个鸿蒙智行模式,在汽车行业里是独一份的。
简单来说,就是华为提供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座舱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还帮忙做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而像赛力斯、奇瑞这样的传统车企,则负责生产制造。
销售环节,之前也主要是靠华为遍布全国的门店。
这个模式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
问界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华为几乎把所有最好的资源都倾斜给了它。
你去华为的店里看,最显眼、最中心的位置摆放的肯定是问界汽车,销售人员介绍起来也是滔滔不绝,主推的也一定是问界。
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效果非常惊人。
问界新M7上市后,订单量像雪片一样飞来,累计大定突破了18万辆,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神话。
随后推出的高端车型问界M9,售价高达五十多万,依然卖得火热,上市没多久订单就超过了三万。
从数据上看,2024年第一季度,问界交付了超过八万五千辆车,同比增长了六倍多,把很多老牌新势力都甩在了身后。
问界的大获成功,证明了华为这套模式的威力。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个大家庭里,资源总是有限的,当所有的好处都给了“亲儿子”问界,那其他几个“兄弟”,比如和奇瑞合作的智界、和北汽合作的享界,就显得有些被冷落了。
它们就像是这个家庭里的“远房亲戚”,虽然也被领进了门,但在门店里却只能待在不起眼的角落,很难分到顾客的关注。
据说,在现有的门店里,给除了问界之外的其他品牌留出的高规格展位,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消费者走进店里,可能本来对智界或者享界有点兴趣,但架不住销售人员对问界的热情推荐,加上问界本身的产品力和名气也确实大,最后很可能就改变主意买了问界。
这样一来,其他品牌能获得的流量和关注度就非常有限。
更麻烦的是,各个品牌之间的产品定位也开始出现重叠。
比如问界M7和规划中的智界R7,都是三十万左右的SUV;享界S9和智界S7,在价格上也有交叉。
这就好比一家人开了个饭馆,结果几个兄弟做的都是差不多的菜,摆在一起卖,顾客都不知道该点哪个,兄弟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形成了内耗。
而且,我们得知道,跟华为合作的这些车企,像奇瑞、北汽、江淮,那可都是在中国汽车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大哥,它们有自己的技术底蕴、生产经验和品牌尊严。
让它们完全放下身段,只听华为指挥,心甘情愿地当一个“代工厂”,这本身就不太现实。
问界的成功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合作伙伴赛力斯当时相对弱势,愿意全面配合。
但这个模式想在奇瑞、北汽这些巨头身上完全复制,难度就非常大了。
所以,当鸿蒙智行这个联盟看起来更像是问界的一枝独秀,而其他品牌都默默无闻时,华为如果还坚持“全面掌控”,很容易引起合作伙伴的不满。
一个健康的生态,不能只有一个物种繁荣昌盛。
想通了这些,华为决定“放权”,让大家“分家”,其实就是必然的选择。
与其让几个品牌挤在一家店里互相抢资源,不如让它们各自出去闯荡,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打响自己的品牌名声。
这样一来,各自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车企们也能发挥自己在渠道建设上的传统优势,既能把自家的品牌做起来,也能共同把“鸿蒙智行”这个大盘子做大,这才是双赢的局面。
有人可能会担心,华为这么一放手,不怕这些车企翅膀硬了自己单飞吗?
这个联盟会不会就散了?
这恰恰是华为策略高明的地方。
它这次让渡的,是看得见的销售渠道管理权,但手里依然紧紧攥着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技术。
赛力斯、奇瑞、北汽为什么愿意跟华为合作?
归根结底,不是图华为的门店,而是图华为那套遥遥领先的鸿蒙智能座舱和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这才是它们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最核心的竞争力。
这根技术的“风筝线”牢牢攥在华为手里,无论这些品牌飞得多高多远,都离不开华为的技术赋能。
所以,华为的角色正在发生一个重要的转变。
它不再是事无巨细的“店长”,而更像是一个提供核心平台的“生态协调者”。
打个比方,就像智能手机领域的谷歌和安卓系统。
谷歌提供了强大的安卓系统,而三星、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可以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专卖店、自己的营销策略,但它们都离不开安卓这个核心。
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成为汽车界的“安卓”。
它用最强的技术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技术上的共同体,然后放手让各个品牌在市场上进行差异化竞争,去开拓不同的细分市场。
这个战略调整,对整个行业格局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当奇瑞、北汽这些本来就在渠道方面有深厚积累的传统巨头,一旦被解除了束缚,获得了华为顶尖技术的加持,它们过去被压抑的销售潜力很可能会迎来一次大爆发。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会突然涌现出好几个实力强劲的竞争者,它们既有传统车企的制造和渠道功底,又有华为的智能化光环。
这对于其他没有类似技术赋能的汽车品牌来说,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当然,对于智界、享界这些品牌来说,这也是一场真正的考验。
华为把舞台和最好的武器都交到了它们手上,接下来能不能唱好这出戏,就要看它们自己的本事了。
如果分网单干之后还是卖不好,那就再也不能怪华为这棵大树不给力了。
可以说,鸿蒙智行联盟的“试错”阶段已经结束,一场围绕技术、品牌和渠道的真正博弈,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