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丐版”?谁给的这个名号?买车,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入门版是不是啥功能都没有”,一听到“丐版”,直接掉头就走。但是咱冷静想想,丐版到底丐在哪?到底是因为配置真差到不能用,还是被营销惯出来的刻板印象?这次广汽丰田一口气把赛那、汉兰达、凯美瑞、锋兰达四款车的入门款配置全都拉了一遍,我就想问一句,这下还敢叫“丐版”吗?
我觉得这里有俩关键点。第一,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入门版”?第二,厂家为迎合什么在“堆料”?如果只是高高举起的定价和低得可怜的配置,就算打再多广告,那也还是一副敷衍的样子。而这次的升级,我得说,内外都下了本钱。你看,智能化、舒适性、驾驶辅助,都不是糊弄人的花里胡哨,是真的用得上的东西。
先拿赛那来说,车友圈里,赛那当年引进国产市场时,一直被称“加价神车”。这次新车型除最便宜那款26.98万以外,还上了个“四驱臻享”,33.98万,官方说那套雷克萨斯LM同款头等舱座椅啥气动按摩通风加热一体,后排直接给你搞成尊贵VIP待遇。咱不多说贵族生活是啥滋味,光是进门那一套“羽翼”迎宾灯、透明底盘、全景监控,哪个不是全家出行时提升幸福感的配置?以前这些都得买高配顶配,这回直接下放到主力车型里,难道还要纠结“入门版”够不够用?
汉兰达也是一例,五座入门精英21.98万起,15.6寸大屏,高通8155芯片,隔音玻璃,无线快充,前后座都是皮的,不仅都是标准配,而且所谓看家的好东西一股脑地都塞给你,价格还往下压。你要说过去十多年前的汉兰达入门款真算不上豪华,这波升级,估计能让不少追求性价比的家庭心动。
再说锋兰达,10万出头的合资SUV,年轻人买第一辆车会看啥?首先得内饰顺眼,软包用料给到位,最重要的是有大屏要智能,8155芯片、12.9寸中控、高级氛围灯、无线快充、手机互联,这些平常大家喊着国产车卷的玩意儿,如今丰田也直接给你安排上。你说还是以前那个抠抠搜搜的日系车吗?
凯美瑞一直被贴着“雅痞、中产、成功人士”标签,最新入门的Lite版15.88万,直接给运动包围、尾翼、全新轮毂拉满,连蓝牙钥匙、全景影像、律动氛围灯统统下放。之前日系中型轿车喜欢玩“阳春版”,其实就是啥也不给,卖个低价拉低入门门槛。这回新一代丰田把配置一齐堆出来,照顾到了功能、人性化和颜值,看得出厂家本身也放下了所谓“低配即简配”的包袱。
这里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入门版往往成了“丐版”?说白了,不少厂家是想着“反正你买低配,就是为省钱,将就下,真想要你自己加钱升级!”但现在竞争卷起来了,你不拿出点真本事,客户凭啥买你的账?尤其是新能源热火朝天的当口,油车配置不上来,定位一降再降,赚最后一把老本钱,这不明摆着作死吗?
其实换个角度,咱们消费者更需要的是什么?你说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大家都认。可真正在意的,还是配置要“有用”且“齐全”,别给个空壳子来糊弄。不过真金白银在配置上砸下去,不就是长久做品牌的信心吗?你看看汉兰达和赛那,全系都标配TSS智能驾驶辅助,不光高速,上下班市区,甚至倒车泊车也全面覆盖。啥变道辅助、前方穿行预警、驾驶员疲劳监测、透明底盘,这都是原来50万级高配才有的,如今统统落地到20多万元家用车里。这才是真正“把安全带回家”。
其实厂家打的算盘也挺明白。新能源的火不等于燃油车就该无所作为。尤其混动车型,比如丰田这套电混双擎,比电车安静,省油平顺又适应性强,不靠充电桩,“油电两用”才是很多家庭的最优解。而且你百公里油耗四、五个,省油玩到极致还能不担心续航焦虑,这不就是打工人日子的刚需?
换个角度说,你买车图省事,不想十年八年出大故障。厂家现在直接推出发动机、变速箱和混动电池的终身质保,还有近百期超长低息金融,“首付低、月供低”,本质就是把购车门槛拆掉一半。这时候的“入门版”,更像是“性价比之选”,而不是昔日那个“将就过日子、交个朋友”的“丐版”。
再看看智能化,丰田也很聪明。纯电中型SUV马上要在国内上市,智能座舱和TSS 4.0自动驾驶辅助全家桶一起端上来,还要走向全球市场,说到底,这是中国市场倒逼全球技术升级。你看着吧,不出几年,“全球最智能的丰田”就得在中国交卷。要不是新能源给压力,估计这进化速度还真不一定有今天这么快。
问题就来了,消费者真的会为“入门即高配”买单吗?我觉得答案得分两头。第一部分人,尤其喜欢精打细算、直接买新不等旧,这波升级就是冲着这部分来的。毕竟,家庭第一台、通勤刚需、年轻人生娃用车,谁也不想为了几个花里胡哨的配置每月多还几千块贷款,对吧?第二部分讲究“面子消费”,无论厂商怎么堆配置,还是一定要买顶配,反正钱多。这种人毕竟少数,大部分理智点儿的,自然会更看重“我付出的每一分都得到实用的东西”。
这样说起来,其实车企比拼的已经不是“能堆多少配置”,而是能不能用合理的价钱把“刚需和面子”一块照顾到。说到底,丐版和入门版的差距,能不能用“丐”字定义,关键还是看你给没给到消费者底线待遇。以往那种低配光秃秃连倒车雷达都没有的套路,消费者要么掏钱上高配,要么干脆去买国产自主品牌。现在丰田敢于把配置一波全塞进入门版,本质上是国内市场卷出来的,也证明中国人眼里没那么多玄学,就一句话:不割韭菜,别糊弄我,实打实地堆料,才是硬道理。
至于以后呢,我觉得主流合资品牌都得往这条路走。再装糊涂、再打价格牌,早晚得被市场抛弃。不只是油车,连新能源也一样。早两年那些EV“简配减配、啥都缺,卖价还贵”,现在遭了反噬不是?最后谁赚了,谁亏了,难道不是一目了然。
所以,丐版,不丐了,但真正的丐版其实是商品和用户心态的共同产物。新世代买家要什么,厂家自然要变。而且现在国产车都把用户惯坏了,丰田再拉不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也就只能靠入门即高配来赢回信任。不光车,这几年中国市场各行各业都是真刀真枪地拼,忽悠套路再不改,早晚连市场一杯羹都喝不上。
归根结底一句话,科技没门槛,品牌再牛也得尊重用户的需求。入门版要想彻底甩“丐版”帽子,最重要的,不是你标榜自己多豪华,而是敢真刀实枪地给到消费者每一分钱的价值。以后买车,尽量多看看这种愿意放下架子的品牌,最起码,你掏的钱,能买回真正的体验和安全。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