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破产重组后复产,无成功先例,能否创造奇迹?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人都觉得挺意外的。

那就是曾经一度和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并驾齐驱的威马汽车,在销声匿迹了差不多两年半之后,突然宣布要回来了。

这消息一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大家都在议论,一个已经申请破产,欠了二百六十多亿巨款的公司,真的能“起死回生”吗?

威马破产重组后复产,无成功先例,能否创造奇迹?-有驾

毕竟在现在这个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时候,还没有哪家倒下的车企能成功站起来的先例。

这威马汽车,是准备创造一个奇迹,还是另有打算呢?

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威马汽车,想当年也是个响当当的角色。

2018年的时候,它的交车量在新势力里排第二,风头正劲。

到了2020年,也还能稳坐第四把交椅,被大家看作是造车新势力里的“四小龙”之一。

那时候,谁都觉得威马前途一片光明,还多次传出要上市的消息。

可谁也没想到,从2022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停产、关店的坏消息接连不断。

威马破产重组后复产,无成功先例,能否创造奇迹?-有驾

直到去年10月,威马汽车正式向法院申请了破产审查,大家才看清它的真实处境:总负债高达260多亿元,可手里的资产算来算去只有大约40亿元,这窟窿实在是太大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威马的故事已经画上句号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一家名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企业站了出来,成了威马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

这家公司听起来有点陌生,查一下资料会发现,它是去年9月份才成立的,注册资本一个亿。

有意思的是,它的主营业务是汽车销售,而不是投入巨大的整车制造。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今年的企业年报上显示,这家公司的参保人数是0。

一个没有员工的公司,要来拯救一个庞大的汽车制造厂,这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顺着线索往下查,会发现这家翔飞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黄晶,同时也是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提到“宝能”,很多人可能就不陌生了,它在资本市场上也是个有故事的角色。

威马破产重组后复产,无成功先例,能否创造奇迹?-有驾

这么一来,事情似乎就说得通了,这可能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收购,背后或许有更深层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布局的考量。

这位新的“接盘方”显然不是来闹着玩的,他们给“新威马”制定了一个相当宏伟的发展规划,分成了“三步走”。

第一步是“复兴阶段”,计划从2025年9月开始,在温州基地恢复生产威马的老车型EX5和E.5,目标是年产销一万台,争取做到两万台,同时还要在泰国建厂,把车卖到东南亚和中东去。

到2026年,要达到年产10万辆的规模。

第二步是“发展阶段”,也就是2027到2028年,年销量要冲到25万到40万台,并且要推出带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准备启动上市计划。

最让人吃惊的是第三步“跨越阶段”,目标是到2030年,年产量挑战100万台,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国内最顶尖的新能源车企,也是经过了近十年的摸爬滚打,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才勉强达到年销几十万辆的水平。

威马这是想在废墟之上,用五年时间,跑完别人十年的路,这个目标确实有点过于激进了。

威马破产重组后复产,无成功先例,能否创造奇迹?-有驾

当然,光有宏伟的目标还不够,得有实际行动才行。

威马这次复出,有一个举动确实赢得了不少好感,那就是他们对待历史债务的态度。

根据他们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对于债权金额在15万元及以下的小供应商,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的6个月内,用现金全额还清。

这一招可以说是非常聪明。

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就像是身体的毛细血管,只有他们恢复供血,整个生产体系才能重新运转起来。

把这些小供应商稳住了,就等于稳住了生产的基础。

据说,这个还款方案一公布,很多供应商的群里都沸腾了,大家都很激动,觉得看到了希望。

这至少说明,在重建信誉方面,威马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威马破产重组后复产,无成功先例,能否创造奇迹?-有驾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生产线恢复了,车造出来了,可现在的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威马计划首先恢复生产的EX5和E.5,都是好几年前的车型了。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智能座舱、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甚至是车里的屏幕数量和大小,都在飞速发展。

威马这两款车,在各项核心指标上,可以说已经落后于主流产品两代以上了。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这样的老产品重返市场,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打价格战,走低价路线。

有消费者说得更直接:“我上次买威马就被续航虚标的问题坑过,现在想换个新电池,价格贵得离谱,有这个钱我宁愿去买比亚迪。”这话虽然听着刺耳,但反映了市场的真实心态。

据说新车的价格可能定在15万元左右,同时还会搞以旧换新的活动。

可是在这个价位区间,有比亚迪秦、元这样的强大对手,威马想靠老车型分一杯羹,难度非常大。

威马破产重组后复产,无成功先例,能否创造奇迹?-有驾

更让威马头疼的,是那些老车主的信任问题。

在威马沉寂的这段时间里,很多老款威马汽车的车机系统都断网了,导航用不了,音乐听不了,一个“智能汽车”变成了功能受限的“电动汽车”。

在威马宣布复产的公众号下面,除了有一些老车主表示支持,说自己的车开了好几年质量很好之外,更多的是老用户在焦急地呼吁:“别的先不说,能不能先把我们老用户的车机网络恢复了?”“车是好车,希望能活过来,但得先把我们这些一直支持你们的人的问题解决了啊!”这些声音说明,威马的产品本身是有一定口碑基础的,这也是它敢于重整旗鼓的底气所在。

但是,一个品牌如果连自己最忠实的用户都无法服务好,又怎么能说服新的消费者来信任你呢?

信任的重建,远比生产线的重启要困难得多。

所以,威马汽车真的能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挑战是巨大的。

新股东初期投入的10亿元,对于恢复生产、升级设备来说或许能起点作用,但对比那260多亿的巨额债务,无异于杯水车薪。

技术上,当所有车企都在拼智能化、拼软件的时候,威马的底子还停留在卖硬件的阶段,要追赶上现在的技术潮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这恰恰是它最缺乏的。

至于那个宏伟的产品规划,说未来五年要推出十多款新车,覆盖所有级别,但在研发团队几乎要从零开始组建的情况下,这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已经挤满了选手,竞争早已白热化,倒下之后想再爬起来,光有诚意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产品、技术、资金和市场信任的全方位突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