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260亿压力巨大,国产车企陷困境,欠薪停产车主权益受损

负债260多亿!又一国产车企凉凉?欠薪、停产40多万车主惨遭断网

桐乡的工厂厂牌还在,车间的灯光却像被拔掉了电源,从明亮到暗淡只在一夜之间,员工愣在门口,供应商在外面数账本,车主在家里按着车机屏幕傻眼——这是2025年的夏天,一出有点悲哀也有点荒诞的现实剧场。

负债260亿压力巨大,国产车企陷困境,欠薪停产车主权益受损-有驾

2025年6月12日,嘉兴中院受理重整申请,起因是一家广告公司追讨服务费闹上法庭,结果像扯出一条更大的疙瘩,合众新能源汽车——即哪吒品牌的运营主体,被推到了台前,账面负债申报超过260亿,实缴现金只剩下不到1600万,这个差距不只是数字的裂缝,还是信誉和运营的致命断层。

8月31日的债权申报截止时,1631家债权人登记上报,初审确认1340条、金额约51亿,这51亿像一块已经能看见边的冰,下面还有更深的黑水;账上写着库存车辆2238辆,应收93亿——但谁的钱能收回来,谁又能把车变现,都是问题,这不是会计的游戏,这是现实的扯皮和等待。

员工的愤怒不是抽象的抗议,2025年6月11日,几百名员工聚集在上海闵行的新总部前,门口拉横幅,喊着要见方运舟,场面冷清又有点扎心,欠薪数额显示4.6亿,涵盖工资、补偿、报销、公积金,5000多人受影响,很多是技术岗和车间一线的关键人,这群人走了,公司留下更多空位和无法启动的生产线。

停产从2024年11月就开始,到了2025年,桐乡和南宁的产线闲着,设备没坏,操作的人缺位,供应商账期被打碎,供应链像多米诺一样倒下,134家核心供应商在3月签了债转股,20多亿挂在那儿,和E轮融资绑一块,变数很多,很多供应商直言“这是赌一把”,有人走,有人留下,信任成本涨到天上去了。

负债260亿压力巨大,国产车企陷困境,欠薪停产车主权益受损-有驾

经销商这边更不容易,4月17日,部分经销商到厂里谈了五小时,只拿回一张没有还款日期的债权确认书,门店关门、配件断供的新闻在城里传开,客户投诉堆在一起,经销商员工下岗,这条产业链的震荡不是某个环节出错就能修的,更多是系统性流血。

车主的愤怒和无助,像一根针扎在公共感情上,9月11日,联想旗下通信公司发通知,停止对哪吒车主提供车机流量服务,理由是合众欠费,结果近50万车主的车联网功能被迫“下线”,导航、OTA、远程操控失效,蓝牙钥匙失灵,车从聪明人变成了会跑的铁块,不同等级的流量包摆在车主面前,想要恢复就得自掏腰包,连口头承诺的三年免流量福利,现在新车主连两年都拿不到。

在车主群里我看到一个录音,车主甲问客服:“你们真的要我自己买流量包?”对方沉默,随后回复:“合同方欠费,我们被迫停服。”这是管理人和服务商公开互撕后的真实片段,管理人说合同仍在履行中,服务商说欠费太多不得不停,车主夹在合同和现金流的缝里,实用权益被放逐。

负债260亿压力巨大,国产车企陷困境,欠薪停产车主权益受损-有驾

回头看哪吒的起落,时间线很清楚——2014年在桐乡起步,2018年推出哪吒品牌,2022年销量冲到15.21万,那年哪吒V和U卖得像开了挂,市场说它是新势力黑马,投资人也握着票往里投;但2023年销量下滑到12.75万,2024年只剩6.45万,2025年1月交付仅110辆,这不是短期波动,这是持续掉链子的节奏,亏损数据从2021到2023累积超183亿,毛利率长期为负,说明低价换量的策略早晚会把公司推到高风险边缘。

公司内部并非不察觉,2018年起张勇推动低价打法,一度有效,但到了2024年底他退居顾问,创始人方运舟重掌大旗,许诺“六大改革”,目标在2025年翻正毛利、2026年实现盈利,听上去像救市计划,但现实是股权被冻结、诉讼缠身、总部被搬迁并在5月露出空荡的写字楼——这些细节透露的是管理层已经分崩离析的体感,改革的口号再好,也得有现金和供给链的配合。

换个角度看,哪吒的窘境并非孤例,2025年威马被另一家车企接手,众泰在2024年惨淡到只卖出14辆车,这些例子像是行业里的警示灯,提示一个问题: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快但不平衡,很多企业靠补贴、低价拉市场,核心技术和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等外部环境收紧时,就像被抽走了护城河的缺口。

负债260亿压力巨大,国产车企陷困境,欠薪停产车主权益受损-有驾

那是什么把哪吒从高潮拉至谷底?用一句话,这是资金链+战略错配+执行断层的三重奏,资金短缺把很多可以弹性的决策变成了刀口上的硬抉择,技术与产品力没及时跟上,市场信任被一再消磨,员工和供应商先走,再无以为继的生产,车主最后才知道买的是半成品权益——这是企业治理失败的连锁反应。

我在债权人会议的网络记录里看到一句话,一个小债权人问:“重整能给我们什么?”管理人说要保全资产、争取重整方案,听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债权人关心的是当下的现金和可见的补偿,这种差距在现实中会演变成长期的博弈和法庭外的讨债事件。

供应商在街头挂的横幅、经销商门店的关门照、车主群里自费买流量的截图,这些细碎的图景,比任何报告更说明问题,公共信任是最贵的资本,一旦被掏空,很难照原样修复。

负债260亿压力巨大,国产车企陷困境,欠薪停产车主权益受损-有驾

再问一句,监管和地方政府在这场风波里能做什么,能不能出手救场?现实是,地方政府牵扯利益多、顾虑多,介入时常是权衡社保、就业和金融稳定的复杂算术题,而不是简单的兜底,很多时候救市意味着承担更长时间的隐性负担,这在地方财政收支紧张的背景下并非易事。

这个局面对行业意味着什么,短期内市场对小体量车企的容忍度会更低,资本会把目光集中到能够自循环盈利和技术领先的玩家,长期来看行业可能进入整合期,优胜劣汰会更快速,但代价是时间窗口里大量利益相关者受伤。

先留个问号:负债260多亿只是账面上的数字,真实的成本在于信任的流失和被割裂的产业链,哪吒还能否靠重整活过来,还是会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警示样本,这个答案需要时间来交代,然而对于被断网的车主、欠薪的员工和欠款的供应商来说,时间已经不再是朋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