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系高管接手星途,能否逆天改命,打造奇瑞的奥迪?

近些年,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尤其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往上冲。

大家都在忙活两件大事,一件是把车子从烧油的改成用电的,另一件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品牌听起来、看起来、开起来都更高级一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高端化。

要说这方面,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牌子确实做得有声有色,比亚迪的仰望一出来,直接把国产车的价格天花板给捅破了;吉利的领克、极氪,长城的魏牌、坦克,也都在各自的领域站稳了脚跟,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一辆国产车。

可就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里,有一位老大哥的身影却显得有些落寞,它就是奇瑞。

说起奇瑞,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还是那个有点闷头搞技术的“理工男”,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硬核技术玩得贼溜,但要说把品牌形象搞得多么时髦、多么高级,好像总差了那么点意思。

其实,要论资排辈,奇瑞绝对是自主品牌里最早有高端梦的。

早在十几年前的2007年,当很多品牌还在模仿和学习的时候,奇瑞就倾尽心血搞出了一个叫“观致”的高端品牌。

当时那车,无论是设计还是做工,都请了国际大牌团队来操刀,标准是直接对标大众、丰田的,可以说是寄予了厚望。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观致叫好不叫座,高昂的售价和当时还不太被认可的国产品牌身份,让它最终没能在市场上打开局面,最后奇瑞也只能无奈地把它转手了出去。

第一次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奇瑞的高端梦并没有因此熄灭。

到了2018年,奇瑞卷土重来,推出了第二个高端品牌——星途。

不得不说,这次奇瑞看准了时机。

那一年,吉利的领克和长城的魏牌也都才刚刚起步,大家基本上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市场也开始慢慢接受国产高端品牌这个概念了。

奇瑞的想法很明确,我有核心技术打底,这次总该能成事了吧?

然而,时间一晃快七年过去了,星途这个被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寄予厚望,希望打造成“奇瑞的奥迪”的品牌,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呢?

咱们也不拐弯抹角,情况可以说非常不理想。

长城系高管接手星途,能否逆天改命,打造奇瑞的奥迪?-有驾

咱们来看看最直接的销售数据,就拿最近的10月份来说。

星途现在旗下的产品线其实非常全,有轿车,有SUV,动力形式上更是燃油、纯电、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样样都有,车型数量加起来也有近10款。

按理说,产品这么丰富,背后还有奇瑞这个技术大拿撑腰,销量怎么着也应该过得去。

可实际情况是,星途10月份在国内一共只卖出去了2713辆车。

这个数字不仅绝对值很低,更让人担心的是它的下滑速度。

跟上个月比,销量少了三成多;跟去年同一个月比,销量更是少了七成还多,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说明市场对它的接受度正在快速下降。

可能有人会说,奇瑞不是号称出口很厉害吗?

国内卖不好,国外市场能不能补回来?

很遗憾,这条路似乎也走得不顺。

包含出口在内的批发销量,星途10月份是9494辆,同样也是环比和同比双双下滑。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不仅期中考试没考好,连他平时最擅长的竞赛也发挥失常了,这就说明问题可能比想象的更严重。

具体到每一款车,情况就更让人揪心了。

被寄予厚望,定位比较高的瑶光C-DM,一个月卖了664辆,这已经是星途家族里卖得最好的了。

而作为品牌冲高关键的“双子星”车型——星纪元系列,本应是销量的顶梁柱,结果星纪元ET这款SUV卖了501辆,星纪元ES这款轿车更是只卖了358辆,销量都在持续下跌。

有些老车型就更惨了,比如追风,一个月只卖了51辆,这个数字基本上就是在市场里没什么存在感了。

销量如此惨淡,公司高层自然是压力巨大。

于是,我们看到了汽车圈里常见的操作——换人。

就在前不久,负责星途营销工作超过三年的总经理黄招根职位发生了变动,接替他的是一位叫刘赫宁的新面孔。

和他一起被任命的,还有一位新的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张梦元。

最有意思的地方来了,这两位新上任的高管,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他们都来自长城汽车。

根据公开的信息,刘赫宁之前在长城汽车负责过魏牌的营销,而魏牌正是长城冲击高端的先锋;张梦元呢,也是从长城哈弗过来的。

这个人事变动可以说是信息量巨大。

奇瑞这个一直以技术为傲的公司,竟然从它最直接的竞争对手,那个以营销和品牌打造能力著称的长城汽车那里,挖来了两位营销方面的干将。

这说明什么?

这很可能说明奇瑞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

造车这件事,光有过硬的技术是不够的。

长城系高管接手星途,能否逆天改命,打造奇瑞的奥迪?-有驾

你的发动机热效率世界第一,你的底盘是大师调校,这些东西如果消费者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感受不到它好在哪,那最终也无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量。

这就好比一个厨艺精湛的大厨,能做出国宴级别的菜肴,但他开的饭馆装修普通,也不做任何宣传,那大多数食客可能还是会选择去隔壁那家装修网红、故事讲得天花乱坠的餐厅。

星途现在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会做不会说”。

你问一个普通消费者,星途这个品牌到底代表什么?

是豪华、是运动、还是科技?

好像都能沾上一点,但又没有一个特别鲜明、能让人脱口而出的标签。

反观它的对手们,品牌形象就清晰多了。

一说理想,大家就想到“奶爸车”、大沙发、大彩电;一说坦克,就是硬派越雷野;一说领克,就是年轻、潮流。

这些品牌都成功地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标签。

而星途,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各科成绩都考80分的学生,不差,但也没有哪一科能考到99分,让人印象深刻。

现在,奇瑞把两位在长城身经百战的营销将领请了过来,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师夷长技”。

他们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不仅仅是提升一下销量那么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为星途这个品牌找到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且用市场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好。

他们需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消费者为什么要花二十万、三十万,放弃其他成熟的品牌,来选择一辆星途?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仅仅是“我们的技术好”,而应该是一个能触动人心的品牌价值。

这就像是一次重要的“文化移植”,看看能否将长城强大的营销基因,嫁接到奇瑞这片技术肥沃的土壤上,让这个“理工男”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与市场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这对于星途,乃至整个奇瑞来说,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