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

说白了,丰田bZ5这波“借壳上市”,着实让人开了眼。这厢,丰田,那个曾经靠着卡罗拉、凯美瑞叱咤风云的日系老炮儿,如今也得仰仗“比亚迪皮囊+弗迪心”来搏出位?这光景,合资车企放下身段搞“移花接木”,委实有些戏谑。

瞅瞅那惨淡的销量榜单,燃油车式微已是定局。三月里,新能源车型呼风唤雨,传统燃油车苟延残喘,能苟进前十的,也就那么仨瓜俩枣,还得靠“跳楼价”续命。丰田难以为继,路人皆知,但直接“扒”比亚迪的衣裳,这棋走得,是否过于剑走偏锋?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乍一看,丰田这是急于求成,想靠低价倾销来圈粉。毕竟,13万拿下合资中型纯电SUV,听着诱人。但细究之下,怕是另有乾坤。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其一,是丰田在电驱技术上的捉襟见肘。向来,丰田在油电混动上颇有造诣,但在纯电赛道,却慢了半拍。与其闭门造车,不如直接拿来主义,省时省力。这好比赶考,自己临阵磨枪,不如直接誊抄学霸的答卷,聊胜于无。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其二,是车市竞争的白热化。看看眼下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内卷”,简直是“血雨腥风”。造车新势力们花样翻新,比亚迪、吉利这些自主品牌也厉兵秣马,丰田再故步自封,怕是要颗粒无收。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当然,也有人臆测,丰田这是“釜底抽薪”,用合资品牌的金字招牌,加上比亚迪的硬核技术,来收割韭菜。毕竟,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合资车企还是比自主品牌更有牌面。但这种“鸠占鹊巢”的套路,真能行稳致远?

平心而论,站在丰田的立场,倒也能理解。毕竟,生存才是王道。与其抱着燃油车的“金饭碗”等死,不如委曲求全,拥抱电气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囫囵吞枣,东施效颦。没了自身的辨识度,丰田还能是丰田么?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再者,比亚迪也不是善茬。你用我的电芯,抄我的内饰,末了还想分我的羹?这如意算盘,未免打得过于精明?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于消费者而言,这倒算得上是利好。起码,我们有了更多选项。但同时也要擦亮眼睛,别被表面的“物美价廉”蒙蔽。毕竟,汽车并非简单的零件拼凑,品牌底蕴、技术积累、售后服务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考量维度。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坦白讲,丰田这回“破釜沉舟”,也引发了些许遐思。在全球汽车产业风云突变的当下,没有谁能稳坐钓鱼台。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新锐玩家,都需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丰田放下身段13万推新车,借比亚迪技术能否突围成功?-有驾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丰田的“折腰”归咎于市场竞争时,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为何昔日的“技术执牛耳者”会沦落至此?是路径依赖,还是对市场嗅觉失灵?

总而言之,丰田bZ5的横空出世,宛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国汽车市场的众生相,也映衬出传统车企的窘境。至于这款车的前景如何,市场自会给出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汽车行业的角逐,只会愈演愈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