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一款被许多年轻车迷关注却又始终纠结不下的轿车。
近期的读者提问里就有多次提及,就读者的疑惑来看,笔者总结出三个需要解读的问题。
其一是合资或进口汽车里的电动汽车是不是“杂牌?”基于理性客观的态度来解答该问题,笔者可以负责任的说不存在这样的杂牌;所谓的杂牌一般指非正规品牌,比如山寨品牌或一些产品力确实弱的冷门品牌产品,宝马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就目前来讲依然是顶流,所以这样的评价百分之百是不客观的。而且直白来讲的话,类似的评论主要来自某些自主品牌及其所谓粉丝人群里一部分的极端的人,是典型的恶意竞争手段。
其二是宝马i3的硬件水平究竟如何,这个问题更容易解读;电控、电机的头部供应商企业虽然有一些本土企业,但就核心的芯片而言依然主要依靠外企,尤其是智能座舱和驾驶系统相关的芯片。电动机的知名供应商企业也有博世、西门子、麦格纳、施耐德等,这些来自德国或法国供应商的电动机也是具备相当高水平的;包括日立、尼桑等企业的电动机也是不容小觑的。动力电池确实是中企产品装车量最大,但也有三星、LG新能源、SK On、松下等供应商企业,客观上不是人家做不出来。
其三是宝马i3和燃油版(宝马3系)相比,究竟哪一款更值得选择?
关键话题是这一个。
笔者认为如果长途出行频率不高或作为家用第二款车的话,宝马i3的性价比是超过宝马3系的。
选择宝马3系的初衷是什么?
毫无异味,当然是为了追求驾驶乐趣。真正具备操控乐趣的汽车是后驱轿车或跑车;2025款宝马3系虽然都是后驱车,但是依然区分为高、低功率两个系列。其325i M运动套装版本是低功率版,2.0T发动机只有135kW/300N·m的动力储备,匹配8AT变速器的百公里加速成绩是7.6秒。
虽然该版本相较于老款的320系列已经算中功率水平,但是放在现在依然是中规中矩的水平。然而就是这个版本的售价还要31.99万元,终端实际门槛价是21万级。而330i系列的高功率版本虽然有180kW/400N·m的高水平,但起售价还是要34.49万元,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反观宝马i3,其起售价虽然要35.39万元,但是终端实际售价已经近乎腰斩。
实际门槛价低至17万级,当然这个售价也是要采用分期方案的,与燃油版相同。只是依然有几个优势。而宝马i3 eDrive 35L的低功率版本也有210kW/400N·m的标准,百公里加速只要6.2秒——比宝马3系330系列还要强劲!并且也有526公里的续航里程,正常用车是足够的。
同时40L系列的高功率版本有250kW/430N·m的标准,破百只要5.6秒。然而这个系列的实际门槛价也只是19万级。
以相同预算面对宝马i3的高性能版或宝马3系的低功率版,哪一款车更有吸引力难道还有疑问吗?
高性能燃油车的后期维护成本会略高,宝马汽车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偏大又是客观事实;所以没有充足的用车预算也是不建议选择此类高性能燃油车的。可是宝马3系的产品定位逐渐从高端车下沉到中端车价格带,面向的汽车用户不会完全不在意用车成本。所以从这一角度分析的话,结论也是建议选择宝马i3。
至于车辆的保值率只能说不用过于介意。
因为燃油车的保值率虽然更高但未来会如何又难以预测,如果最终实现汽车电动化,燃油车的保值率只会很低;所以两相对比还是建议选择宝马i3,宝马、奔驰和奥迪等豪华品牌的燃油车,建议从产品线中的中端层级开始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