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

最近小米汽车又闹出了不少事,搞得不少车主心里都悬着一根弦。说到底,大伙买车图的是啥?不就图个放心嘛。刚花几十万块钱买来的新车,还没怎么开呢,就发现了一堆之前根本不该出现在新车上的问题,搁谁心里都扭吧扭吧的。这次曝出来的“购车送维修单”这事,可以说是把人忍耐度又往极限上一拨。

事情咋回事呢?有位车主在北京某工厂店刚提了个小米YU7,结果回去一翻,居然在前备箱找出来一张“维修工单”,上面还写的明明白白的,比如地点、车架号、维修内容,全都有。最要命的是,“问题缺陷描述”那栏,十个问题,一个比一个具体;啥“更换”、“二次调整”、“SVT”,你一听这些字眼都知道,动过刀子的肯定不是一处半处。

很多人可能还纳闷,怎么新车能这样?网上有懂行的朋友分析过这个流程——这车八成在总装线最后被查出来有点小问题,然后被拉回来返修,修它个妥妥当当,也就再上工序。理论上这属于正常操作,绝大多数厂谁还没点售前小瑕疵啊?只要修到位,出厂还是好车。关键是,这返修单不该留在车里啊,按道理交车前4S店也得检查出来,再怎么忙总不能把修过没修过都让车主自己查吧。

结果,硬生生让车主自己无意间来个“开盲盒”,这体验感直接拉满——当然是负面拉满。再加上当天提车那档子事:上午去了付款,人跟那耗着,销售非说在“临时升级软件”,拖到晚上才交。合着升级升级,其实是在维修?最后才让车主自己捡着真相。这事儿如果往小了说,是销售、维修、交付每个环节都玩了点花活,如果往大了想,说明这管理上肯定是有大问题。

后边网上也有人怀疑,为什么问题七月份出来的,到十月份才说?有人问车主你是不是“有意甩锅”?其实也正常,谁遇到点重大损失都会和品牌先私下沟通,能解决最好。只不过小米汽车这边回应得太慢、解决得太敷衍,所以车主着急了,只能曝光出来。仔细一想,这事本来好解决,你早早道个歉,把细节给人说明白,流程给人讲讲,甚至再补点小补贴,这不都好商量嘛?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其实这种买新车“协议拆封”里带着“返修工单”的事不止小米有过,别家传统车企偶尔也出过类似纰漏。可为啥小米这回闹这么大,因为这两年大家看小米的眼光忍不住苛刻点。你前有成都火烧车、后有车主拾到不明零件、甚至玻璃还带着“测试车”水印……这些问题都让大众对小米汽车的品控和品牌形象打了个大问号。

有个细节让人更不舒服:最近有车主换脚垫时,发现驾驶座下微微隆起,一拆才看见一根不明L型零件,带着编号和二维码,扫进去啥名称说明都没有。问售后,人家就一句“工厂疏忽落下了”,书面版说明你都甭想要。这搁谁心里都不踏实,万一哪天真是关键零件,这责任谁担得起?

还有车主刚买的新YU7,发现挡风玻璃有个“测试车”水印。厂家倒是很快上门解释,说根本没拉去做暴力测试、动态测试,甚至承诺拿检测数据给到车主。这回车主也算冷静,同意不再追究。不得不说,有些事其实本来可以简单处理,但前提是你品牌方得主动、诚恳,有问题不遮不掩,一五一十给人答复。

说实在的,按我看,这几次小插曲其实在汽车总装、品控这一行里都不是啥特别大的天灾,但如果接连发生、且都一步步落到了消费者手里,那就不能再当小事看。说到底,买车心里最怕的就是“车企有猫腻”、“安全不放心”,哪怕车本身可能是没毛病,你售后、交付敷衍一下都够让人上火。

品牌和企业到底怕不怕这些“小问题”呢?有些老板就是觉得,几台车有点返修记录、掉些小零件,还能撬得动全局?其实错了。现在新能源市场早已经不是五年前的野蛮成长岁月了。那会儿谁敢说完全保证零返修?再说了,多少人买新势力品牌都纯是冲着新鲜试试,容易宽容一点。可今天可不一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早五成了,圈里圈外都在盯着谁能率先从“初生牛犊”做到“成熟可靠”。这时候如果还有这些低级错误,那绝对不是啥小疏忽,而是整个企业的管理漏洞和价值观都该打问号。

有朋友会问,小米汽车这事闹得大,有没有影响销量?目前看,虽然社交媒体风暴不止,但9月销售还真站稳了台阶,过了4万辆大关。这正说明,整个新能源市场确实火爆,大家对小米品牌的期待还在。可仪式感、性价比拉满只是一时,这些细节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口碑和销量迟早要翻脸的。就现在互联网上对小米汽车的态度说句实在话,有点像“信仰与吐槽”的摇摆钟。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作为企业来看,小米现在“提速扩张”是事实。雷军在吹这个梦想、团队连轴转,谁都想在新能源牌桌占到一把席位。但成本、效率、流程,一个都不能掉队。你追求交付速度,车子越做越多,消费者可不只图你“时髦”,更多还要你“靠谱”。花几十万块钱买的,是安全感、是稳定,是你品牌背书下的产品信用。谁也不想买个车回去更像“拆盲盒”——惊喜是惊喜,可惊吓可也真够格。

而且小米这轮被推上风口浪尖还有个原因,就是它售后和危机公关处理太慢。你说人家找到维修单了,马上来句“我们核查一下,三天后给您结论”,光说不练,推来推去,客户哪里受得了?要是早点抱歉、福利到位、解释清楚,谁还天天在论坛发帖、找记者曝光?现在整个市场用户对车企“真诚沟通”的要求比以往都高,谁耍滑头迟早自食其果。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再说现在网友对这一行几乎都是“专家型”吐槽,啥车架号、零部件编号、维修数据,全都能扒,品牌透明度自然上升。你那些靠小聪明藏工作单、甩锅说用户不懂的招式,只会把自己给玩死。强如特斯拉、比亚迪,开始也都挨过类似教训。现在小米新能源要想走得久,就必须从每一次小事件里查到根、反省到位。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很多人还记得小米去年刚推出汽车时候的那股气势,雷军说要做出“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智能汽车。最初那批粉丝、包括刚入手的用户,都是带着很大宽容。“首批嘛,难免有问题”、“年轻品牌多点BUG正常”……但随着规模上来了,消费者心理就变了。大家要的是更精细的品控和售后。啥补丁、啥应急解释都不是根治之道,只有把生产链、交付链打磨好,才能让用户安心你走多远都没事。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回头看,这几个事件给小米的提醒不是什么“危机公关”,而是逼着它把那些内部的流程和管理漏洞一刀刀填上。无论是员工责任心,还是终端4S店检查流程,各个环节都不能再大意。车市已经不缺品牌、不缺营销话术,就看你到底扎不扎实。

当然了,现在事件还在调查阶段,官方、监管部门都还没个正式说法,市场也会用脚投票。但品牌信誉是慢慢累计下来的,经不起这样连续翻车。小米这波如果抓紧做出反思、做出赔偿、做出流程上的升级,下次还能吸引回用户信任。如果还一味狡辩、推卸责任,哪怕今天数据不掉,将来品牌想“再起风”就太难了。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总而言之,小米作为行业后来者,要快,更要稳。现在竞争格局也残酷,你快点能抢市场,但管理没跟上、售后拖泥带水,分分钟被用户市场教做人的。用户要的就是“少惊吓、多安心”。不管车价多便宜、噱头多新潮,这都是打动中国家庭最朴实的理由。小小一张“维修单”,背后却是车企对用户的尊重与否,对自己底线的敬畏。

大家怎么看这次小米的表现?你身边有遇到过类似事吗?你会因为这些小插曲选择观望甚至放弃下单么?欢迎讲讲你的看法吧。咱们都希望国产新能源越来越好,别总在这种“小事”上栽跟头。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小米汽车曝购车送维修单,车主疑问,管理细节引关注-有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