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竞争激烈,传统车企面临不少挑战。
当然,唯一的例外是比亚迪,不仅销量持续增长,而且新能源转型也很顺利。
相比之下,奇瑞和吉利虽然表现强劲,但在转型上仍然存在短板。
至于常常与奇瑞对比的长安,它也面临类似的危机。
简而言之,尽管奇瑞和长安都拥有强大的资源和资金,但在面对新兴车企的电动车转型时,依旧显得困难重重。
谁能先完成新能源转型,追赶上比亚迪呢?业内人士认为,长安在短期内更具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长安在转型方面展现了比奇瑞更强的积极性。
例如,吉利早已全力推进,极氪、领克、银河等品牌都在大力扩展。
至于长城,作为传统燃油车的坚定支持者,其发展显然较为滞后。
那么,奇瑞和长安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尽管两家公司都在进行转型,效果都不算理想,但长安的投入显然更加积极。
这并不是说长安眼光更为远见,而是长安的传统燃油车业务较弱,转型的压力更大。
相比之下,奇瑞的燃油车在国内外都较为受欢迎,因此它的转型并不急迫,而长安则已经急于转型。
例如,启源品牌与比亚迪竞争,推出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旨在通过提升销量来化解困境。
然而,这一策略并未成功,深蓝系列选择了增程技术,但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
尽管长安在纯电动和混动车型上遇到了困难,但它的转型积极性显然更高。
毕竟,未来没有退路,长安必须在新能源领域全力以赴。
相比奇瑞,长安的转型可能会稍微快一些,除非出现重大问题,但这一风险较小。
其次,长安的产品定位比奇瑞更为精准。
就目前的转型进展而言,长安和奇瑞都在努力,但差距并不大。
不过,长安的市场定位更符合长期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长安专注于低端市场,提供高性价比车型,容易吸引消费者。
例如,启源系列就能与比亚迪竞争。
而深蓝系列不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还采用了增程技术,如13万元的深蓝S07,完全在同级别中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长安的新能源车型尽管进展缓慢,最终仍有望成功。
然而,奇瑞的新能源定位则显得更为高傲。
简而言之,奇瑞故意瞄准高端市场,定价较同类车型更高,结果却陷入困境。
例如,星纪元ES和风云A8都未能获得成功。
更糟糕的是,尽管进行了降价和减配的调整,消费者依然没有购买兴趣。
因此,尽管奇瑞拥有技术优势,但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也没有一款真正热门的车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安的优势更为明显,长远来看,长安仍可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毕竟,长安虽经历了不少波折,但已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战略,而奇瑞仍在摸索前行。
最后,长安的发展路线已经逐步明确。
如果只看技术,甚至技术规划,长安明显不如奇瑞。
毕竟,尽管奇瑞的转型略显混乱,但它的尝试非常大胆和广泛。
例如,捷途T7打算与比亚迪仰望竞争,星途E08挑战问界M9,星纪元ET要对标理想L6,捷途旅行者则与坦克300竞争。
不仅如此,奇瑞还与华为合作了智界,虽然S7未能成功,但新车R7即将推出,或许能够改变局面。
简而言之,奇瑞似乎想尝试每一条别人成功的道路,主张“多生孩子好打架”。
但奇瑞未来如何发展仍不确定,只能一步步走。
相比之下,长安的战略非常清晰。
首先,启源继续发展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目标是在10万元内与比亚迪竞争。
其次,深蓝继续推进增程技术,在10-20万元区间与零跑、哪吒等竞争,基本可确保市场份额。
最后,与华为合作的阿维塔品牌瞄准20万元以上市场,准备与蔚来、小鹏等品牌竞争。
因此,长安的新能源品牌规划和产品线相对清晰,这是长安相比奇瑞的优势。
总体来说,虽然奇瑞拥有技术和销量,但转型路径仍然充满挑战。
相较之下,长安放弃了技术路线,依赖华为合作,但市场反响较好。
这种原始的转型方式,使得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速度明显快于奇瑞——是不是这样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