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电动化急刹车,80亿亏损换不回一个未来

保时捷前三季度营业利润暴跌99%,仅剩4000万欧元,第三季度单季亏损9.66亿欧元(约80亿元人民币),如同一个曾经的豪车“印钞机”突然断了电

曾经每卖一辆车都像在印钞的保时捷,如今正面临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单季亏损。2025年前三季度,这个德国豪华品牌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骤降至仅4000万欧元,利润率从14.1% 断崖式跌至0.2%

01 利润雪崩:99%蒸发背后的战略迷途

保时捷的利润崩塌并非一日之寒。曾经贡献保时捷30% 全球销量的中国市场,今年前三季度销量骤降至3.22万辆,同比下滑26%,较2021年峰值时期缩水近三分之二

电动化战略的急转弯更是给了保时捷沉重一击。2025年9月,保时捷突然宣布推迟纯电718、旗舰SUV上市,终止电池自产计划,这一调整直接产生了27亿欧元重组费用,相当于3个全新电动平台的研发成本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的关税压力持续加剧。由于未在美国建厂,所有车型需缴纳高额进口税,全年预计损失7亿欧元。保时捷试图通过提高美国市场售价来覆盖成本,却可能引发 “涨价-销量下滑-利润再降” 的恶性循环。

保时捷电动化急刹车,80亿亏损换不回一个未来-有驾

02 电动化迷途:从领跑到跟跑的代价

保时捷的电动化之路,堪称一场高开低走的典型悲剧

2019年,保时捷高调推出首款纯电车型Taycan,并宣布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 的激进目标。然而市场反馈冰冷——2025年前三季度,Taycan销量同比下滑39%,即便表现稍好的纯电Macan,也未能撑起销量大旗。

更致命的是,保时捷误判了豪华电动车市场的需求。消费者既未为性能电动的溢价买单,也不接受其重三电、轻软件的技术短板。当中国品牌每月甚至每周进行OTA更新时,保时捷的车机系统流畅度、本土化功能远落后于中国新能源品牌。

最终,保时捷不得不紧急转向:推迟纯电车型上市、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终止电池自产计划。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带来了巨额重组费用,更暴露了保时捷在电动化战略上的严重误判

保时捷电动化急刹车,80亿亏损换不回一个未来-有驾

03 中国市场崩塌:豪华定义权转移的缩影

中国市场的崩塌,揭示了保时捷困境的本质:豪华定义权的转移

过去,保时捷靠加价提车选配即高端定义豪华。如今,小米SU7、理想L9等国产高端车型,将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从选配变为标配,直接冲击30-100万元价格带。

更关键的是,保时捷未能读懂中国消费者的新需求。当中国用户开始追求车机比手机流畅、语音助手能懂方言时,保时捷仍在坚守德式驾驶体验的传统。其车机系统适配性差、本土化服务缺失,与中国市场严重脱节。

保时捷中国区总裁潘励驰坦言:“赢回年轻且注重数字化的中国用户,是一场马拉松。”然而,保时捷显然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过慢

保时捷电动化急刹车,80亿亏损换不回一个未来-有驾

04 自救之路:裁员、换帅与本土化的生死时速

面对危机,保时捷启动了多维度自救。

组织瘦身是第一步。保时捷已启动全球裁员计划,未来几年将裁减1900个正式岗位,年底前终止2000个临时岗位。同时,通过关闭低效生产线、优化供应链,进一步压缩成本。

管理层换血紧随其后。2026年1月,现任CEO奥博穆将卸任,由前迈凯伦CEO迈克尔·莱特斯接任。莱特斯既有13年保时捷工作经验,又在法拉利、迈凯伦主导过混动超跑项目,被寄予厚望。

本土化深耕成为赢回中国的关键。保时捷已在上海设立300人规模的研发中心,专注开发专属车机系统,计划2026年搭载全系车型。这意味着它将首次针对中国用户优化导航、语音交互等本地化功能。

保时捷电动化急刹车,80亿亏损换不回一个未来-有驾

在保时捷的展厅里,一位销售顾问指着新到的电动Macan向潜在客户介绍性能参数,客户却低头滑动手机,对比着国产电动车的智能配置。

这车机系统,能用微信吗?能语音控制家里的智能设备吗?”客户问道。销售顾问一时语塞。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当豪华的定义从车标价值转向技术体验,保时捷若不能打破机械崇拜的固有思维,未来恐将沦为豪车界的柯达。保时捷的困境,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集体焦虑——要么坚定破局重塑新生,要么在犹豫中错失未来

#推迟电动化能否挽救保时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