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传来了一条劲爆消息,零跑汽车的月交付量首次超过 6 万辆,达到 6.67 万辆,这一下子成了新势力中的话题王。这不仅是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更瞧出了点门道——零跑从曾经被“蔚小理”压在身后的小弟,摇身一变跻身前排队列,直接拉开了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大门。
其实零跑这成绩不是突如其来的,更多是厚积薄发。回溯到 2023 年,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格局就有点微妙。当时理想还稳坐头把交椅,蔚来稍逊一筹,但零跑却悄无声息地逆风翻盘,以销量 144155 台超越了小鹏,成为了新势力销量榜的老三。这个时候 “蔚小理”的铁三角已经裂开,市场里 “蔚小理零”四小龙局面渐渐有了模样。
零跑的成功路径,说简单也不简单,它另辟蹊径,避开了高端车型的“硬碰硬”竞争,反而盯紧了广阔的普通消费市场,琢磨着怎么给大家更接地气的选择。它的产品策略不是单打一,而是采用了纯电和增程技术“双保险”的模式。你想要长距离续航?有增程版。更喜欢经济实惠的环保选项?选择纯电没错。
说个题外话,咱们琢磨着,电车竞争不就是拼个智能化和续航么,零跑这路线图倒是挺聪明——技术先撑起性价比,再用产品灵活性覆盖不同用户需求,最终在销量上甭提多得劲了。从 2025 年开春到 9 月,它的交付量一路猛增,这像是在跑百米冲刺,但过程可不简单,为啥零跑做得到?
咱们先说技术,零跑可不光靠着定价低吸引消费者,它背后的智能化战略才是底牌。2023 年,它就发布“四叶草”电子电气架构,这名字听着挺文艺,但实际一点不“虚”。零跑用叠加芯片的方式,把驾驶、动力、车身、智能座舱全都融合到了一个“大脑”里,你使个车内语音,或者自动驾驶的时候,这系统响应速度甩了不少竞品一条街。不但用起来得劲,还省了成本,直戳它“高性价比”的核心卖点。
到 2024 年,零跑升级了 LEAP 3.0 技术,新车型 C10 的智能化表现彻底拉满。拿着骁龙 8295 和英伟达 Orin-X 芯片当底子,车机运行流畅得不忍心下车,这还不够,啥安全方面、交互感受,全都有了质的飞跃。这种“高端技术下放”策略,有点像零跑在对大家说:“凡人也能体验豪车那味儿”。
除了技术,补能战略也得聊聊。在智能化玩得风生水起之前的几年,怎么看到消费者卡壳的地方?2022 年,那时候增程动力啥底儿都没摸透,行业里争议不少。但零跑直接冒头,推出了纯电 + 增程双动力车型,尤其是增程版的表现。这点很聪明,看着像是“避险”策略,实则更是让产品适应未来需求。比如 C11 超级增程版,就直接上了最大容量电池包,你能跑 300 公里,还便宜,小鹏都没反应过来。
再后来,时局变了,纯电续航能力提升不小,基建也普及开来,这时候看零跑怎么应对吧。它并没有像有些品牌一样硬磕增程,反而在纯电和增程间来回玩平衡,这种灵活调整的方式就让零跑持续留着市场主动权。
说到市场,零跑的营销打法也亮点满满。比如 2023 年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零跑几乎是靠着性价比策略赢过来的。人家没放弃降价,但绝对不是简单粗暴地便宜。它盯住了技术能“撑住场子”这一条,既不失成本优势,还能让消费者感到买了值。更别说 2024 年国家政策调整后,零跑车能享受购置税减免,价格还拉低了一截。
零跑的一飞冲天少不了大资本的加持,2023年底,欧洲著名车企 Stellantis 投了它15亿欧元,一举买了它 20% 的股权,还拉着成立了合资公司负责全球市场。这波操作,既是资金灌注,更是全球资源开挂,从技术库到市场渠道,零跑开始从国内“走出去”,国际化的路真的铺开了。
现在提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总绕不开零跑,得说,它的崛起直接在新势力竞争里摁了“改写”按钮。从原来大家说的“智能化、补能网、性价比”三大关键词,你会发现,这家公司在每个方向都有自己的独特招数。这些不是单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一步步用技术、产品、市场适应能力打下来的。
说到底它面对的挑战也不少,比如增程市场缩减后,零跑怎么在纯电领域接着攀升,这可是关乎未来的大坎儿。还有,小米这种跨界搅局者来了,零跑会不会在技术领域压力倍增,咱还不好说。可不管怎么讲,它的根基已经扎稳了,Stellantis的支持,以及多年的技术积累,还有百万辆的产量,这些底气绝对不是虚的。
听说今年 10 月,零跑要发布它的首款旗舰车型 D19,这可是一大步。继续打大众市场的它也瞄准高端车型,把产品矩阵做全。智能化和补能优势依旧是它的强项,但回过头来,2025 年零跑的故事不光是自身的传奇,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镜子。大家看着它如何从“小龙”走向引领者,它背后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战略驱动、技术开路,慢功出细活,一个时期,一个格局,它走出来了,我们也看懂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