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召回,主动还是被动?揭秘“I”编号背后真相

最近,小米汽车因为其首款车型SU7的一次大批量召回,再次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9月19日,小米方面宣布,将对特定批次的SU7标准版和Pro版车型进行召回。

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小米SU7召回,主动还是被动?揭秘“I”编号背后真相-有驾

对于关心小米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一个核心的疑问浮出水面:小米这次的召回,究竟是一次主动承担责任、发现问题后立刻改正的积极行为,还是一种在外部压力下不得不采取的被动应对呢?

人们普遍关心,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需要去听信各种小道消息或是进行复杂的猜测。

答案,就清清楚楚地写在国家官方发布的召回公告里,隐藏在一串看似专业的编号之中。

根据我国《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这一国家标准,每一次汽车召回都会被赋予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这个编号的最后一个字母,就直接揭示了召回的性质。

这个字母总共只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是“V”,它代表“主动召回”,是英文Voluntary的缩写。

这种情况指的是汽车生产厂家通过自己的内部检测、质量监控或者收到的用户反馈,主动发现了产品存在可能影响安全的缺陷,不等监管部门介入,就自己向主管部门提交报告并启动召回程序。

这无疑是企业责任感的最佳体现。

小米SU7召回,主动还是被动?揭秘“I”编号背后真相-有驾

第二种是“I”,代表“受调查影响召回”,是Influenced by Investigation的缩写。

它的意思是,国家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款车型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收到了较多的消费者投诉或者发生了相关的安全事故,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缺陷调查。

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在监管部门的调查影响下,决定备案并实施召回。

这虽然也解决了问题,但性质上与完全主动相比,就多了一丝被动的意味。

第三种是“O”,代表“责令召回”,是Ordered的缩写。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意味着厂家可能对存在的缺陷持消极态度,不愿意主动解决,最终由国家监管部门通过调查掌握了充分证据后,依法强制下达命令,要求其必须召回。

了解了这三种分类,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小米SU7的召回公告。

公告中明确列出了此次召回的编号,其结尾字母正是“I”。

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官方信息也明确指出,小米汽车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备案召回计划的。

这就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小米此次的行动属于“受调查影响召回”。

小米SU7召回,主动还是被动?揭秘“I”编号背后真相-有驾

它不是最糟糕的“责令召回”,但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主动召回”。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看近期另一起召回事件。

小鹏汽车不久前也进行了一次召回,其召回编号的末尾字母是“V”。

这就清楚地表明,小鹏的召回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行为。

通过这样简单直接的对比,公众对于召回性质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

当然,探究召回是主动还是被动,并不是为了简单地给企业贴上一个好或坏的标签。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召回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对我们普通驾驶者意味着什么。

根据小米的公告,此次召回的原因在于,部分车辆的L2级别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面对一些极端和特殊的交通场景时,它的系统识别能力、预警能力和自动处置能力可能存在不足,如果驾驶员未能及时介入,可能会增加发生碰撞的风险,构成安全隐患。

通俗地讲,就是当您在高速公路上启用这项辅助驾驶功能时,如果遇到一些非常规的突发状况,比如前方车辆的行驶轨迹非常怪异,或者突然有障碍物出现,车辆的智能系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判断失误”或“反应迟钝”,无法像经验丰富的人类驾驶员那样做出最及时的正确反应。

这无疑指向了车辆主动安全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问题。

小米SU7召回,主动还是被动?揭秘“I”编号背后真相-有驾

这个召回原因,也让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今年3月份在安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

虽然事故的最终调查结论尚未公布,但此次召回所针对的安全隐患,与当时公众讨论的焦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召回的触发点是什么,小米能够正视问题并通过召回的方式来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于所有车主来说,都是一件负责任的好事。

毕竟,在安全问题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小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汽车远程升级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TA,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

这对于车主来说非常方便,不需要将车开到维修店,车辆在联网状态下就能自动完成升级,修复隐患。

这体现了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技术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OTA升级并非万能。

软件的优化可以提升算法的精准度和反应速度,但它无法突破硬件本身存在的物理极限。

小米SU7的标准版和Pro版车型,在硬件配置上并没有搭载激光雷达,其环境感知主要依赖于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

小米SU7召回,主动还是被动?揭秘“I”编号背后真相-有驾

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精确地感知物体的距离和形状,构建出三维环境模型,尤其在光线不佳、雨雪天气等恶劣条件下,其可靠性通常高于纯视觉方案。

没有这个硬件,就意味着车辆的感知能力存在一个天然的上限。

软件的升级,好比是为一个视力普通的人配了一副更好的眼镜,能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但无法让他拥有鹰眼一样的超凡视力。

因此,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次软件升级,就能让车辆的智能驾驶能力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次召回事件,也为所有正在使用或准备购买智能汽车的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当前市面上所有宣传的L2、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的核心定义依然是“辅助”,而不是“自动”。

它可以作为驾驶员的助手,在路况良好时分担一部分驾驶压力,缓解疲劳,但绝不能替代驾驶员本身。

方向盘后的驾驶者,永远是车辆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的双手不能长时间离开方向盘,注意力需要时刻保持集中,脚也应该随时准备接管刹车。

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一套程序和传感器,在目前的技术发展阶段,仍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在追求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日益普及的驾驶辅助功能,出台更加严格、更加细化的管理规定和测试标准,确保新技术的应用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的,真正为消费者的出行保驾护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