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油下去,帕萨特的转速表蹿到让我怀疑是在开公司车还是家用车
前几天陪朋友去提了一台新帕萨特,傍晚出门,刚上高架,他一脚深踩油门,那种干脆的推背感让我瞬间有点恍惚——明明是个尺寸不小的B级车,却能一点也不慵懒。车厢内的隔音也相当给力,只剩发动机的低吟在耳边回荡,有种“酒过三巡,谈笑风生”的从容气氛。
这种“宜商宜家”的特质,好像写在了帕萨特的DNA里。外观嘛,星空格栅在晚霞下亮得很精致,灯带收得得体,不浮夸也不呆板。朋友说,在终端优惠到位、配置又升级之后,他根本没犹豫太久。毕竟从智能车机到舒适座椅,都像是考虑到了不同身份的驾驶者——今天开去见客户和明天接孩子放学,气质都很兼容。
说到大众另一位“家族成员”,迈腾的技术底色依旧是它的杀手锏。北方的亲戚上个月新换的迈腾,最看重的就是那套TSI+DSG的组合——换挡利落,起步轻快,高速巡航能稳到让人放松肩膀。虽然新能源如潮水般涌来,但这种“德系高级感”对一些习惯了这种驾乘质地的车主而言,真的是心头的一道坎,跨不过去。
再换个画面:在华南,街角的路口,你多半能看到一两台凯美瑞静静地等灯。日系车的“耐开、省油”不是虚的,尤其混动车型,那种加满一箱油能跑得很安心的感觉,是车主们津津乐道的。曾经一个跑业务的朋友说,凯美瑞就是他的“移动办公室”,百公里油耗低到每天都想和加油站老板握手。外形没多张扬,但回头率不少,全靠它那份耐看和踏实。
而在榜单上,宝马3系和奔驰C也照旧站在前排位置。这些豪华品牌的逻辑有点像高端餐厅——你不一定天天去,但一旦决定消费,你就愿意为那份体验埋单。开在路上的3系,转向直接,底盘有韧性,时不时给你一些像玩车的快感;奔驰C更多是气场,坐进去那份氛围感,很难用纯参数来衡量。
不过,这次的榜单里最让人眼睛一亮的,是红旗H5的闯入。记得去年车展,我第一次坐进它的驾驶席,就被那套中式刺绣内饰惊到——细节特别讲究,直瀑格栅配上溜背造型,不是照搬欧系或者日系,而是有自己味道的“中式豪华”。更别说那些全系标配的配置,座椅加热通风、BOSE音响,闭眼都能感受到配置表的诚意。大概是在这个价位区间,能给到这样堆料的车,并不多见。
至于老牌选手雅阁,也明显不打算守着老本吃饭。换代后运动感上来了,腰线干脆利落,溜背尾部让你从远处看还会多瞄一眼。我认识的几个90后车主,直接用“帅”来形容它,显然是抓住了那批想要兼顾日常与玩味的年轻人。
当然,榜单另一端的景象,就比较冷清了。曾经很有存在感的韩系选手,像索纳塔、K5,现在在马路上的能见度少得可怜,起步那会儿的惊喜感似乎被时间冲淡了。还有些车型,月销量已经降到一个让人皱眉的数字,这放在新能源的冲击之下,并不意外。毕竟没跟上更新节奏,产品力就很容易掉队。
燃油B级车的世界,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分层剧本。头部车型用品牌口碑和持续迭代稳住阵脚,中间梯队在找属于自己的细分赛道,而尾部……可能真得考虑转型或者拥抱新能源了。
但话说回来,像帕萨特、迈腾、凯美瑞这样的车型,它们在很多人的购车清单里,依旧是“稳妥之选”。习惯是一种力量,它让人一时半会舍不得冒险,尤其是在关乎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的事上。新能源的诱惑再大,也得等到那道心理防线被彻底攻破。
至于未来走势?没人拍胸脯敢说一定怎样,但八月这份榜单至少说明——燃油车的牌局还没散。就像有人打趣的那样,“等我家这台油车开到报废,新能源可能连方向盘都不要人握了吧。”
也有车友乐呵呵地传,说红旗H5的后备箱能平放一张双人床,还能留出走动空间。真真假假不好说,反正听着挺让人心动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