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尴尬的问界M7 害了问界的病
这事儿其实挺折腾人的。我跟你说,问界这个品牌,从一开始就像踩在了针尖上。去年,我记得那会儿,有朋友问我:你觉得问界M7咋样?我当时还挺看好它的,毕竟配置和空间摆在那儿,价格也就那样。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觉得他们的战线没有调好。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初家里有人蹬着车去看,销售说期待交付的时间会调,差不多4到6周。我那朋友心里还算放心,觉得也就这段时间,没想太多。结果,时间一晃,要么就是拖成了11月产能到顶,要么就是通知交不了车。你说气不气人?我刚事儿听得有点烦。那天我翻了下笔记,看到有人说:你不要天天看APP,到激活订单会打电话确认交付方案。但我朋友那会儿,预约日期快到一月了,还是没个准信。
包括我自己也琢磨:六周是不是42天?那应不应当快点有消息?结果,现在还是等着接通知。而且,我还特意问了一个修理厂朋友,他说:现在车厂排产确实紧,一共就那么多车,所以要排队,估计是流水线阻了。
所以,这其实还是供应链的问题。就好比你去排大巴餐厅吃饭,菜单上的菜特别丰富,但每道菜其实都是现点现做,供应量有限,所以得排队等。问题来了,问界的订单现在排到什么时候?我不太清楚,但大概得猜个不确定的区间:一两个月?还是得超过两个月?
说到这个,我曾经在朋友的车里坐过,空间还算还行。六座的模型,我看了眼,空间没问题。问界销售说:现在大定的还不多,我们大概7个工作日可以提车。等了三周,都没有消息。我心想:这中间是不是出了啥事?
(这段先按下不表)
突然想起去年,问界M8的消息也一样乱。现在他们上市宣传,我还挺期待的。可是你知道的,上市的过程,价格对比,是个敏感点。销售说上市会比预售价少两万,定一个小定?我一听,觉得还可以,也不想多折腾。结果?少了八千,额外超预算,还没有真正开到车。你问我是不是有点失望?那肯定。
这让我联想到当年我买车的那次经历。买一辆车,除了价格,质感、空间、后续维修都得考虑。问界M7,配置合理,但供应链出了点问题,就像拼桌排队一样,无形中弄得人心浮躁。有人笑着说:你要不换台车?我也想啊,可是心里又想:这车质量和空间都还行,放弃未免太早。
我注意到在一些论坛里,用户的留言都很矛盾。有的说交付难,退款也不容易,有的又说车质还行,只是交期不靠谱。我猜,这大概也是因为品牌还年轻,供应链管理还在磨合中。
我觉得,问界供应链的问题,不完全是他们控得了的。就像我朋友说的:这事,真不能全怪厂家。毕竟,现在全球芯片短缺,物流也堵得厉害。它们就像锅里的水,沸腾久了,锅底的煤都快烧完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突然想到,刚才我翻了下相册,有一张我拍的展车照片。那个六座的问界M7,空间宽敞,座椅布局合理。只现场看车的人不少,销售说:现在大定的也少,六到八周可以提。那会儿觉得还挺有信心。
实际操作中呢?7周,不到八周,什么都没有消息。有点像买股票,预期越高,失落也越大。你问我:等下去看看展车行不行?我真犹豫了。
在商家那,售后说:展车来了,要不要看看?我心里犯嘀咕:还是不是太慢?但又觉得反正都差不多了,也没事去瞧瞧,顺便打打消遣。那天一看,六座的内部空间还不错,空间感比我想象中还宽裕,座椅布局合理,后排腿部空间大约有九十厘米,刚刚好。
但另一方面,我又在想:这么多时间,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一些超预算,一拖再拖的烦心事?像我那朋友,去年下了单,结果等了两个月,突然说交不了车,退款吧。当时真有点崩溃。
顺带说一句——你们知道,现在很多车都要排队到超出预期才算正常。像我之前看中的赛力斯,本来店里说最快一个月能提车,后来拍手续、装配流程一摞,再加上库存紧缺,就变成了遥遥无期。
我其实挺好奇的,大家对这问界系车未来的看法都一样:悲观的说买到也是赔的,乐观的说坚持等一等,说不定价格还会再降。但我心里总有个小疑问——是不是我们这个年纪,要的其实还不是车,而是一份稳定?
你觉得,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是不是已经成为看不见的悬吊?我总觉得,我们买车,除了需求,还夹杂着这种等待的心理折磨。
(这段先按下不表)
问界这波事儿,像极了我们人生中那些抱着希望,提前失望的经历。买辆车,想象的未来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卡在了怎么赶上首批到货的那一瞬间。
临场感那会儿,我还想着:如果厂商能提前把供应链调顺点,提前通知,那粉丝们可能会少点焦虑。但事儿没那么简单。毕竟,整个产业链,就像一桶被搅乱的水,静不下来。
对了,你们猜,那些厂家在超越产能极限时,心里会不会暗暗窃喜?还是像我们这些消费者一样,既期待又怕受伤?
反正,问界的故事还没完。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提前交付或彻底卡壳。我个人其实嫌麻烦,花那么多时间盯APP,也不一定能有个好结果。
唉,赛力斯我都望眼欲穿了。也不知道,这场排队战,谁能赢到最后。你们觉得,未来的汽车,能否实现秒提秒交,还是说,自动化和供应链会一直是行业的痛点?
(这段留白)
偷偷问一句:你觉得,车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变成生活的工具而非等待的折磨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