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上汽红岩复工复产的报道见诸报端,大意是它与一家商用车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要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而且从含糊的报道中显示,红岩下一步的重点是新能源重卡。报道习惯性地寄厚望于红岩“有望在新赛道”实现突破,这会成为现实吗?
老郭认为,晚了。如果早个三五年,红岩及时止损并转型,赶上出口及新能源的一波热潮还有可能起死回生,如今,海外市场已经不是蓝海,新能源重卡的坑别人也都占好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众所周知,上汽红岩的悲剧早在与依维柯合资之时就注定了,事实证明,国内车企和国外车企合资,最后大都很难善终,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对方不愿意把真技术带进来,而国内企业又对其心怀幻想,合资多年后才发现各怀鬼胎,技术引进成为泡影,分道扬镳是必然结局。当然,红岩的溃败还有其他的原因,用内部人士的话说就是上海帮与重庆帮内斗,尿不到一壶里去。
这无疑是可惜的,讲真,上汽红岩在工程车市场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而实际上即便到停产前夕,其工程车销量占比仍占大头,很明显的一个现实是,依维柯并没有对红岩的牵引车形成太大的提升,到头来支撑红岩不掉出前十的还是工程车。相反,科索发动机也不但没有给红岩加分,反而因为市场不认而影响了整体销售,即便红岩到最后加大了上柴的配套可惜为时已晚。
红岩输在了合资上,当然,最核心的原因还是输在了内部的不和谐上。在最好的十年里,红岩没有成为它该有的样子,如今好的市场环境已烟消云散,再想从头起步已经是机会渺茫了。即便是它当前的合作对象在海外市场有好的资源,怎奈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大,而且搞出口你能搞过重汽、陕汽?再看新能源,早些年如果油转电还有机会,如今宇通已是头部,连日野都转型跑到前面去了,红岩才要起跑,这得跑多快才能追上去?
说一千道一万,上汽做商用车不太行,红岩想卷土重来也基本没机会了。不如找家企业让人给收了吧,或者和江淮一样做代工也挺好,非要再自己折腾,就一句话,以前那么好的条件都整到停产的地步,现在这商用车环境、失去信心的员工和经销商、跟不上节奏的产品,能成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