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全新日产轩逸的官图,我真的是有点一言难尽。
你知道吗?我当下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被大风刮过的脸。车头那种波浪式的前格栅,仿佛昨天风足足刮了个通宵,今天才修好的脸,满满的新潮感,但又怪怪的。有人冲我说:其实挺有冲击力的。我心里暗想,冲击还控制点,别把传统粉丝都吓跑呀。
我试着量了一下尺寸(这段先按下不表),估算:4656mm长,和现款差了点,但腰线拉得更低,视觉更运动。这其实挺合理的——毕竟要迎合新能源的未来感。再看看宽度,是1825mm,比老款多了点,开车在路上贴着车流走,打个方向盘都察觉到变宽了点。高度倒是少了点,1448mm,让人觉得低趴趴的,更运动。
可是说实话,这前脸比起我们熟悉的日产家族脸,说改了之后像变了个品牌。你们觉得呢?我还记得有个朋友在售后说,他天天看车间工人,伪装成新脸其实也不是新鲜事,模仿别的品牌的鲶鱼嘴设计,早在大众、现代车里见过不少。要问,这样的外观能撑起销量吗?我估计──很难。
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忽然看到我早前拍的车展照片,里面那些日产的车头都没这么激烈。而这次新款,给我一种觉得设计师是在拼创新,却脱离了消费者的审美轨迹。你明白吗?就像我上次帮朋友选车,他偏爱简洁线条,这破风脸,他一看就皱眉头。
我反复琢磨了一下,日产总是在追求年轻化和新能源化。但你知道,外观这东西,真不能仅靠脑洞大开来赢市场。就像我以前买手机,颜值不是唯一,但差太远,大家自然会退避三舍。
这里我有个疑问:这车的销量会不会被这副刮风脸拖累?我猜,得看怎么宣传,得看是否有人能认到它的内核。毕竟,内饰还是面向日产N7车系,有新意,但细看和以往差别不大。是不是内在素质才是真正的硬核?我又会不会太主观,毕竟我也没试过车。
对比两款同价位车,比如卡罗拉和思域,我自己开下来感觉,小细节差异不少。如果说日产轩逸的刮风脸让人一时间咋呼,卡罗拉的稳重和思域的运动感,真的会让不同的消费群体偏好不同。实操差别,可能在操控感受,以及日常驾驶中的心情变化。
而且,从供应链和研发角度来说,这款车的前脸变化也许不是一线策划主导的。你想啊,车厂的设计其实就像做菜,厨房里调料放多了(也就是设计元素),最后拼出来的味道(即外观),最重要还是吃得下。但偏偏这次味道让我觉得偏重了点炸鸡快餐的花哨,没有平衡。
说回油耗,这款HR16引擎,算是日产的经济款吧。估算百公里油耗6L左右(样本少,这个不太准),地铁上上下班,用它就够了,省心不太担心换发动机。假设在7元/升,百公里油费42元,心里平衡点已经很足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屏幕上我曾写的买车要看内核,但这次前脸的刮风感让我有点犹豫。你还记得,有多少人买车,是被外表吸引,然后逐步懂得它的魂吗?我觉得这也是规律,外观带来的吸引,是第一门槛。
但我又在想奴系车那套性价比逻辑力极强,毕竟大部分人还在操心是不是省油和是不是耐用。这款新车的面子戏能不能掩盖掉一些潜在的心病?我不知道,或许只会让部分消费者失望后再反复犹豫。
谈到市场:东风日产现在还在拼销量。去年繁荣的时光,还能感受到那种家族感逐渐变散。你不觉得,挂着日产的标签,似乎也在靠脸走?我猜,到去年他们的销量天花板,除了车型本身问题,外观变化也是个因素。
我算过个小账,基本油耗和成本,百公里4-5元的油钱(个人估算,没细算过),省心省力。而且,诸如召回率、维修便利(我身边修车工说,日产最头痛的偏时品质问题都还算稳定),这些点,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设计上的奇怪感,是不是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接受?还是说,更可能的是,车迷们会把它和丧失原有辨识度的品牌标签联系在一起?这不禁让我想起南方有句老话:脸不丑,心要正,但这脸是不是太漂了一点?
这个问题,或者也许最终决定销量的,不只是车本身,而是买家那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就像我那朋友说:’这车变成这样,买的人会不会觉得驰骋在风中变成了跟风在刮脸?’
说到这我总结不出个结论。不过一个细节让人会心一笑——这次车上的门把手,感觉像是被风吹大的,不硬不软,触感怪怪的。或许只是我敏感吧,但每次开车,跟那扇门有点聊天的感觉,心里总觉得这车有点风情。
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从第一眼到静静观察,我始终没办法忍住想问:这车到底好不好看?还是只是流行脸而已?
欢迎你们留下观点:你觉得,这刮风脸能陪它走得远吗?或者,久了谁会惯这被风吹的感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