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至三至五年前,五菱与宝骏均堪称国民级热销车型,销量火爆到供不应求。
举例来说,五菱旗下的MPV车型,在市场上可谓锐不可当;而宝骏的SUV系列,同样展现出势如破竹的强劲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品牌均隶属于上汽通用麾下,一度被业界赞誉为如同卧龙凤雏般的存在。
然而时至今日,原本并驾齐驱的两家车企,却呈现出天壤之别的市场境遇。
以今年9月份的销售数据为例,五菱实现了14.5万辆的销量,同比激增24.1%;反观宝骏,仅售出0.5万辆,甚至不及五菱销量的一个零头。
这一巨大反差令人不禁感到诧异,明明同出一脉,为何五菱能够蒸蒸日上,而宝骏却每况愈下呢?
今日,我们便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首要原因,五菱坚守了市场根基,而宝骏却选择了背离。
直白地讲,宝骏发生了转变。
毕竟,五菱与宝骏在早期的市场定位上,与南北大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秉持“民众所需,我即所造”的理念。
只不过,为了避免内部竞争,两者在车型侧重上有所区分。
例如,五菱主打MPV市场;而宝骏则专注于SUV领域。
但归根结底,亲民的价格才是五菱与宝骏的共同制胜法宝。
然而,自2019年宝骏更换上全新的钻石马首车标后,其市场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涉足高端市场。
于是,曾经的神车宝骏530、730逐渐淡出视线,取而代之的是RS5、RS7等车型,价格也随之上涨了2至3万元。
这一转变直接导致其市场崩盘,原本百万级的销量瞬间腰斩。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更为极端的是,宝骏突然效仿比亚迪,毅然决然地砍掉了燃油车业务,全面转向电动车市场。
这一决策听起来颇具前瞻性,毕竟电动车代表着未来趋势,早转型或许能早占先机。
然而,这一策略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因为宝骏在高端市场并无深厚根基,更遑论高端电动车领域了。
看看宝骏当前的车型阵容,即便是最便宜的悦也车型,售价也高达8万元,甚至超过了比亚迪的海鸥车型,这样的定价策略,销量自然难以乐观。
相比之下,五菱不仅保留了其赖以起家的燃油车业务,其电动车产品同样以亲民价格著称。
例如,宏光MINI的起售价仅为3万余元。
因此,五菱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市场定位,而宝骏却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宝骏。
第二个原因,宝骏放弃燃油车,执意死磕电动车,这一决策同样失误连连。
从事后复盘的角度来看,这一原因其实相当明显。
简而言之,宝骏砍掉燃油车业务,全力投入电动车市场,无异于一脚踩中了两颗地雷。
一方面,电动车尚无法完全取代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才是当下的市场主流。
像秦PLUS、秦L等车型,如今在市场上几乎难逢敌手。
不仅大众、丰田等巨头纷纷加入插混阵营,就连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也选择避开电动车的锋芒,转而发力增程式电动车市场。
而且,电动车市场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却异常激烈。
例如,小鹏的Mona M03、吉利的银河E05等车型,个个价格亲民且实力不俗。
这使得宝骏在电动车市场的上升空间被严重压缩。
另一方面,即便不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增程式电动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宝骏却选择了放弃。
首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确实颇具潜力。
例如,零跑汽车一直专注于增程式电动车领域,其在新势力品牌榜单上的排名始终稳居前五;深蓝汽车也凭借增程式电动车实现了销量的迅猛增长,一举跃升至第六位。
关键在于,增程式电动车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零跑、哪吒等品牌都能玩得转,宝骏自然也有能力涉足。
其次,相较于纯电动车型,增程式电动车更容易实现高端化布局。
像哪吒L的售价高达13万元,零跑C11也卖到了15万元,而宝骏的车型中,还从未见过如此高的售价。
虽然无法与理想、问界等高端品牌相提并论,但至少比现在的宝骏要高端一些吧。
因此,宝骏放弃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第三个原因,宝骏资源匮乏,只能捡五菱剩下的,处境极为被动。
与五年前的宝骏相比,如今的差距可谓一目了然。
毕竟,五年前的宝骏,可是能够与奇瑞等自主品牌分庭抗礼的存在。
然而如今的宝骏,市场地位却沦落到与奇瑞的子品牌iCAR相提并论的地步。
这一变化其实不难理解。
在宝骏最辉煌的时候,上汽通用都未曾为其量身定制一套专属技术,更何况如今其市场地位已大不如前。
因此,现在的宝骏只能使用五菱剩余的资源。
在电动车领域,宝骏采用的几乎都是五菱的同款电机与电池,仅仅是在外观设计上做了些许改动。
当然,宝骏也试图通过增加一些配置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例如为大疆智驾系统买单。
但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终究难以支撑起高端市场的定位。
在混合动力领域,宝骏同样难以望五菱之项背。
例如刚刚推出的云海车型,无论是神炼电池还是灵犀混动系统,都是五菱早已玩剩下的技术。
因此,宝骏的市场地位与实力明明不如五菱,但其市场野心却比五菱还要大。
这只能说是有些眼高手低,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总的来说,宝骏之所以会陷入如今的困境,确实是将近两年来车市的所有错误路线都走了一遍。
作为曾经的国民神车,宝骏不仅丢掉了燃油车这一基本盘,还放弃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与增程式电动车这两大走量市场。
如今更是执意要在几乎没有希望的豪华微型电动车市场死磕到底。
我只能恨铁不成钢地说,如果再不转变市场策略,宝骏的未来真的岌岌可危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