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碰到个销售,随口问:这次新款看着挺docile的,实际开起来怎么样?他笑笑说:喔,别看外观简洁,底盘调得挺舒适的,就是不够激烈。我心想,这一款升级在于什么?怎么感觉它的竞争力,就是在平衡里找点平淡的好?
这车么,平心而论,我觉得它的最大亮点其实是它那搭载华为辅助驾驶的全系标配。说白了,就是让你开车不用太紧张——自动跟车、变道这些功能,算是为日常提供了一层稳嘛。估算它的辅助性能稳定性,可能有九成左右吧(这段先按下不表)。你问我实际体验?我试那次,发现它对高速领航还挺聪明,没有我预想的那种高调,但细节处照料得不错。
数字上,纯电续航550公里——体感从北京到天津差不多可以直达(不确定,估算基于样本少)。而它的售价,预售大概在16万到17万之间,折合下来,感觉还算靠谱。这价位,比起同级的零跑C11增程版还便宜点(估算,样本有限),你说哪款用起来更合算?其实这还得看渠道和服务,但是我知道,深蓝提前换了个合作模式,供应链的倒腾就像快递包裹,寄到我们这边,很多配件都能及时到位。
比起零跑,那车硬件的用料可能略显实在。你不知道,基本的车身结构都是定型模具,按理说成本控制得挺到位了,跟做模型其实差不多——呀,不对,模具还能反复用,成本效益比DIY高很多。底盘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变得更聪明了,采用可变悬架……这就像买个厉害的减震器,颠簸变得软乎乎的,而操控又不失稳。这么想,这样的底盘调教,说不定比我预料中的要运动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车用的是高通8295P芯片,像个大脑进去。你觉得到底有多快?我猜,反应时间大概在0.2秒以内,跟用手机解锁差不多快。那AR-HUD和中控主屏拼在一起,是真的让人一眼看不腻。其实我一直在琢磨,这个大的屏幕和副驾触控屏,除了炫酷,能用的场景其实挺多的。比如后排想控制点什么,或者接个拓展pad,给父母或孩子,方便得很。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还没搞清楚,充电的快充接口是不是也同步升级了?是不是用的通用的快充标准?这个我得问问修理工,他比我清楚这些细节。
仔细想想,我不太能理解它为什么选择了两种动力——增程和纯电。有点像吃饭,有人喜欢待客之道的能量补充,有人偏爱纯粹的美味。你说,如果我用这车,最在意的还是续航和用车成本。纯电版本,68.82千瓦时电池组,百公里电费推算,差不多是个2元左右吧(心算,略带粗糙参考),算下来一个月跑2000公里,电费差不多得130还有点少。
你知道吗,我曾猜测,增程是不是更像油电混合那种心态——既追求绿色,又怕续航不够?我也曾经想:要是这个售价还能再便宜点,能不能对抗同级别的奇瑞或比亚迪?——不对,别想太多,毕竟市场策略不同。深蓝这次调整了外观和内饰,能吸引的点不是叫板谁,而是给喜欢平和、实用型消费者一个温和的选择。
我刚刚看了,车身长度还是那个标准,但是轮圈用上了19和20英寸的两个版本。旁边一位朋友说:这车用料不差,就是不够激烈。我想,他说得挺有道理——其实要说差,我倒觉得它的内饰用料还不错,比起市场上大多数实用偏上的车不逊色。
说到这,汽车的研发其实就像做菜。你需要平衡,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每个配料都得合适,否则,这盘菜就变得难吃了。比如说底盘调校,不能太硬,否则颠簸一大堆;不能太软,否则就跑不稳。瞧,这个底盘的调教,归根结底就是厨师对味道的把控。
其实我想问,用户真的会用到那些新加入的辅助驾驶灯提示灯吗?我觉得,咱们这些普通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稳稳地开,省省心。对吧?有时候,车会提醒你什么,反而感觉烦。
这个中型SUV市场,竞争一直激烈。它的对手除了零跑C11增程版、奇瑞风云T9,还有比亚迪的海狮06EV。但你说,这些车哪个更懂我?真没答案。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
想到一件事:这个车的内部氛围灯有64种颜色,换灯时我一看,觉得还挺浪漫,但实际上,谁会这么玩它?说到这,我忽然想到,其实车里一些装饰也许真的是心理安慰剂更多。
这辆车,未来会不会被真心用起来的消费者喜欢?还是其实只是市场的范儿?我不知道。你会在意吗?或者,最幸福的感觉,就是那种悠闲地开着车,从它的后视镜看到的那一抹驰光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