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中国汽车大家都在聊谁的电车续航更长,谁的智驾更聪明。
但很少有人问这些车的安全、节能、智能,到底谁说了算?标准由谁来定?
答案正指向一座城市——武汉。
最近一个国字头巨头就在这里悄悄埋下了一颗关键的棋子。11月10日,随着第一铲土落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的一座全新基地在武汉经开区破土动工。
别小看这个名字中汽中心可不是一般的车企。
说白了它更像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最高裁判”和“技术总顾问”,直属国资委,干的是制定标准、检测认证这些定规矩的活儿。
这家机构跟武汉的缘分不浅,早在2006年就已进驻,悄然建成了七大汽车测试实验室,还拿下了“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金字招牌。
这次动工的新基地可以说是重仓加码。
用中汽中心掌门人安铁成的话说,这要建成我国商用车领域第一个“全能型”技术创新平台,把研发、检测、产业智库甚至项目孵化全都打包了,瞄准的就是更智能、更节能的未来。
这个总投资10个亿的项目,手笔不小,占地超过130亩。
一期就要建五大核心中心,名字听着很硬核:科创+智能网联、安全技术、新能源、节能排放,还有氢燃料技术中心。
这背后藏着不小的野心,就是要抢占未来的技术制高点。
比如要建中汽中心第一条专门给大卡车搞碰撞测试的生产线。以后咱们的商用车安不安全,这里就能给出权威答案。
还有那个听着复杂的多通道动力总成试验室”,其实就是给重型卡车的“心脏”——无论是电动的、烧氢的还是其他能源的——提供一个国内顶级的“健身房”,看看它们的极限到底在哪。
为什么是武汉?
看看地图就明白了作为湖北“武襄十随”汽车产业走廊的核心,武汉这几年正在下一盘大棋。它不光吸引车厂,更在吸引像中汽中心这样的“规则制定者”,目标直指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服务业高地。
中汽中心的这次追投不仅是给武汉的汽车产业链补上了关键一环,更是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悄然安装了一个强大的新引擎。
(参考信息来源:《又一央企基地,落户武汉》长江日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