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摸了一把宝马的方向盘,心里咯噔一下。不是激动,也不是兴奋,是那种说不出的悲哀。真的是一个品牌,怎么做到让自己新车开出来,反而衬得老款像个陈年老酒一样?
说实话,我对这个行业搞得有点内鬼了。前两天跟一位朋友聊起车,他说:你不觉得这年头,买车就像中,还差点像买吗?我笑了笑,但心里清楚。他们说的也不假。我们这倒不是在说某个品牌的套路,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博弈和研发炒作的游戏规则变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十年前我那辆18万公里的老宝马,出门啥没?油、轮胎、机油,更不用说那油耗和维护成本,就算开到天荒地老,心里都稳得很。换个车机,基本就跟换个手机一样。这个车内部的算力——别笑,指的就是那块中控屏的芯片,能比我家智能音箱还聪明。只是用起来,常常让我觉得电子大锅饭似的,可能哪天我按个按钮,车都跟我闹别扭。
在美国和欧洲,宝马是永远年轻人追求的梦想。有人说,是因为驾驶乐趣——那是真的。硬要比别的品牌好,宝马没得说。可现在在中国,剩下的只有钱这个事儿了。没有哪个富豪会为了操控体验多花几万块,除非他真的喜欢那种操控带来的快感。大多数人,买车就是面子,就是说得难听点,炫耀的工具。
这个趋势,不光是宝马,中高端都在变。你们说,为什么奥迪、奔驰也变得像在拼工厂似的?我猜,可能是怕被市场抛弃吧。尤其那一堆网络红人天天在评论区比拼比拼,让宝马不得不亮出豪华的牌子。好比那次我在4S店转悠,销售跟我说:新款X1,性能不用说,外观霸气,操控不错,最主要的是——品牌影响力还在。我忍不住想:你们这就叫溜须拍马了?看得出来这影响力,慢慢也变成流量。
我挂一辆老款X1在车库,也算是留个念想吧。那车十年风雨几十次焕新,我也没心思换。滑动中控屏时,竟然发现方向盘还带着点原汁原味。比那些跑到颜值极限,甚至变成巨型鼻孔的新款有意思多了。你要说,这新款,一看就像X7放大版,越看越觉得,怎么一夜之间变得装腔作势。我还记得,早年设计师跟我说:宝马的每条线都得讲究,越简洁越能表达运动感。如今,不知道是不是市场调研做得坑了,反正出来的都像千篇一律。然后,车厂就开始自我复制。
我问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只是品牌赚快钱的策略?还是消费者变了?我一直怀疑,是有一部分潜规则的逻辑在推动——就像中国的服装市场,几乎一样的格局,每年都在爆改。而且,不得不提,供应链的变化极大影响了设计和成本。新材料、新工艺,不是只让车变贵,更让生产变复杂。你想啊,去年我画了个表,把普通的钢板变成钛合金,成本就飙了50%。可市场却还在追求便宜。
别看我说得那么专业,实际上,很多厂家都在拼命想要用表面功夫掩盖技术缺陷。车内那块大屏幕,能比中学的电子书还复杂,操作多了反而疲惫。更别提那些ADADAS智驾辅助,初衷不错,但在部分标志复杂的城市堵车场景下,一不留神,就成电子麻烦。你说,我刚才翻了个资讯——自驾辅助系统的误判率在某些场景,可能只比人类驾驶员差一点点。
讲到这,忽然就想到一个事——我朋友的修理工说:现在的车,修起来比以前难多了。我心想,哪个公司就像苹果一样,把系统封闭起来了,让你修车变得有点奢侈。你们都没发现吗?很多电子什么都得去官方检测,自己搞不定。那就留了个金矿给维修店,也变成一种利益输送。
有趣的是,市场每年都在说创新。但我不知道,所谓的创新是不是换汤不换药?就算内芯大升级,结果油耗、保值率,十年原地踏步,我估算百公里成本——油费+保养,差不多每百公里8块左右。这对比同级别车,可能差个3块钱,但价值感却差很远。这个差距来自哪里?大概是品牌溢价和推广费多了。
我还记得,去年碰巧跟一车修理工聊天,他说:厂家压货,货都在库里了,不够的零件少到爆。我估计——这就是供应链的另一面:为了应付新车需求,连修理都变成抢票。我是不是没想太多,但这感觉很像我家里少了点糖,总得想办法补。你说,真能像苹果那样,修一辆车都得预约6个月吗?这还不算漫长的等待。
这段时间,确实让我对新车多了点怀疑。也不全是自我抱怨。我突然有个猜测:是不是因市场太碎片化了?车厂折腾出各种车型系列,其实就像我出门穿衣服一样,总不能让我每天穿同一套样式吧。换句话说,他们拼的,是全线覆盖的战略,目标就是有人买,谁都能看得起。
这么看,宝马这些年也在摇摆。以前,开宝马,一辆车能烙在心里很久。你说开了3-4年,换个新款,是不是感觉阵痛多过惊喜?在我心里,那种纯粹的驾驶激情,反倒因为电子调校越来越淡。这也是个科技与人性的天平问题。你觉得,驾驶还能保持心跳吗?还是汽车变成了走马灯式的电子表演?我真怕,未来一两代车,会变成智能宠物,光会逗你开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倒是让我好奇:你们心里,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什么模样?还是更喜欢纯粹的机械感?还是,像我一样,觉得科技太闹心,直说干脆不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回答,也挺有意思的。就像那天我在路边,看着新款宝马,大灯和车身比例都那么繁复,心里想着:也许,我们都在逐梦吧,但逐到会不会,忘了初心?
是不是该停个脚步,感受一下开车的原始乐趣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