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生了一件让整个汽车圈都惊讶的事,在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4%的7月,日产轩逸单周狂卖6177辆,把常年销冠朗逸甩在身后。 魔幻的是,前十榜单里除了轩逸,还挤进了长安逸动、红旗H5这些国产燃油车,连宝马3系都卖出3600辆,比某些新能源车还猛。
1. 价格砍到骨头里
轩逸经典版裸车价干到6.68万,比五菱缤果还便宜。 4S店销售直言:“首付1.98万开走,月供800块,网约车司机提三台”。 砍成本狠到极致:备胎取消、中控屏换成收音机、倒车影像全靠后视镜,发动机和变速箱一点没动,老百姓要的只是“开不坏”。
2. 加油比充电“爽”
轩逸车主老李算过账,市区油耗6.5L,一公里4毛钱,比同价位电车贵不了多少。 过年回老家,服务区充电排队2小时,他加满油只花5分钟。 网约车司机王师傅:“我一天跑500公里,电车得充两次电,少赚200块”。
3. 空间成了硬通货
2712mm轴距+560L后备箱,轩逸塞下婴儿车、行李箱后还能再装两箱脐橙。 二胎妈妈小林说:“电车要么贵(理想L8),要么小(海豚),轩逸后排能跷二郎腿”。 至于卤素大灯、机械手刹? 车主们摆摆手:“能亮能刹就行! ”
1. 县城成了救命稻草
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不足40%。 湖北某县城汽贸店老板透露:“这里10个客户8个要燃油车,充电桩全县才12个,买电车等于买‘爹’”。 轩逸60%销量来自这些地区,渠道深到连乡镇都有授权维修点。
2. 混动技术“暗渡陈仓”
轩逸新款e-POWER混动油耗仅3.9L,比比亚迪DM-i还低。 丰田凯美瑞靠双擎混动周销4644辆,中年客户直言:“加油就能跑,搞什么充电桩? ”
3. 燃油车打起“智能战”
吉利星越L三联屏+NOA智驾卖到脱销,销售吐槽:“看车人都问‘燃油车还能这么智能? ’”。 博越L更狠:13万标配8155芯片,年轻人直呼“比宋Pro香”。
网约车养活半个轩逸,租赁公司采购占比40%,经典版开30万公里发动机无大修,成了“回本神器”。
安全争议被价格掩盖:中保研测试中轩逸A柱强度仅780MPa,比星瑞少200MPa,但客户说:“都6万了还要啥自行车? ”
1. 价格战没有退路
大众朗逸降3万抢市场,帕萨特骨折价甩卖,4S店销售苦笑:“现在卖燃油车像卖白菜,全靠厂家返点活着”。
2. 合资品牌集体“断臂”
日产全球裁员2万人关10家工厂,省下的钱全砸向中国新能源车(如N7),燃油车利润仍占营收70%。
3. 政策刀锋上的舞蹈
国七排放标准倒逼燃油车升级,轩逸经典款可能因无法达标停产。 车间老师傅叹气:“以后6万买合资车? 做梦吧!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