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开篇便将岚图汽车作为典型案例,称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变粗放发展为绿色低碳发展”。一家成立仅五年的品牌,为何能成为国家媒体笔下的“新质生产力样本”?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一场关于技术自立、制造革新与市场验证的硬核实践。
一、从“拿来主义”到全栈自研的破局
岚图的选择与许多车企截然不同:拒绝组装贴牌,坚持正向开发。其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作为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动力兼容平台,实现了90%的硬件通用率,让SUV、MPV、轿车等车型像乐高一样灵活组合。
SOA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则像车辆的“智慧大脑”,通过软件定义汽车,让功能迭代从“年”缩短至“天”。截至2025年7月,其开发者平台微场景使用次数已突破1000万次。
在动力系统上,岚海动力覆盖纯电、插混、增程三种路线,2025年推出的800V岚海智混技术更是将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拉升至360-410公里,几乎媲美纯电车型。更关键的是,岚图自主研发的轴向磁通电机单电机峰值扭矩达680N·m,全球第一,直接打破了海外技术垄断。
二、118秒下线一台车的智能工厂
岚图的智能制造基地是工信部认证的“国家级示范工厂”,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改造而非新建。利用原有燃油车工厂升级新能源产线,速度比新建快一倍,成本仅为十分之一。厂房屋顶铺满光伏板,年发电2000万度,占工厂能耗的13%,实现“绿电造绿车”。
生产线上,935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焊装、涂装车间自动化率100%,每118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新车生产准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这种效率背后,是岚图对全价值链数字化的坚持,2025年计划实现100%业务运行数字化,2026年迈向万物互联。
三、销量八连涨与资本青睐
技术是否有效,市场会投票。2025年1-9月,岚图累计交付96992辆,同比增长85%,连续八个月销量破万。
岚图梦想家连续三个月蝉联新能源MPV销冠,FREE+在20-30万元SUV市场环比增速达143.7%。更值得注意的是盈利数据:2024年毛利率21%,行业第二;2025年前7个月实现盈利4.34亿元,成为最快实现单季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迅速。2025年10月,岚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从官宣到递表仅40余天。投资者的信心显然不仅源于销量,在于其专利储备,截至2025年7月,已授权专利1519项,申请中专利4783项,专利增速行业前列。
四、从产品出海到品牌输出
岚图的野心不止于国内。2022年开启欧洲征程,目前已进入39国,包括挪威、意大利、中东等市场。其“5计划”目标在2030年布局六大洲、进入60国、建成500家网点。
在海外,岚图不仅卖车,更输出品牌价值:在米兰设计周展示概念车i-Cozy,成为意大利阿玛尼篮球俱乐部官方用车,甚至根据欧洲用户习惯将车机系统本地化。意大利经销商评价:“产品性能、舒适度、安全性综合领先欧洲传统豪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