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车牌问题,最近又整了个大活儿。
不是什么新技术,也不是什么新车型,而是那个老生常谈,跟中年人发际线一样顽固的问题——僵尸指标。官方说要推动个人名下第二辆及以上小客车有序退出,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不装了,摊牌了,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准备好接受社会的毒打了。
这事儿魔幻在哪?魔幻在一边是几十万无车家庭,每天烧香拜佛求爷爷告奶奶,参与一场中签率比出五星角色还低的“抽卡游戏”;另一边,是十几万个车牌,像兵马俑一样沉睡在地下车库,车身上落的灰比我的脸皮都厚。这些车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向世界证明,它的主人拥有一个京牌。
这已经不是资源分配问题了,这是大型行为艺术。一场关于“占有”的行为艺术。
讲真,你不能用理性的“出行需求”去理解那些手握僵尸指标的人。这就跟玄学一样。你问一个奔驰车主,他为什么买奔驰?他会跟你聊三叉星徽的历史和情怀。你问一个特斯拉信徒,为什么辅助驾驶撞了还买?他会跟你聊马斯克要去火星。你问一个囤着京牌不开车的人,图啥?他可能自己都说不清,但他就是觉得,这玩意儿,得有。
这是一种信仰。这个京牌,已经不是一个上路许可了,它是一个“电子舍利”,是一个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是一种“老北京”的资格证。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但你知道它泡水里就能膨胀。至于什么时候泡,泡了干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拥有泡水的权力。
所以你看,现在的车市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做蛋糕分蛋糕了。小米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师傅挖走了,理想是把奶油换成了不要钱的,蔚来直接开了个会员制餐厅。但这些在北京车牌这个“道诡异仙”一样的混沌体系面前,都显得太正常了。因为在这里,最狠的玩家,不是造车的,而是那些手里捏着一堆“电子舍利”的老哥。
他们奉行的,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终极形态:“我不过了,你也别想过”。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资源的诅咒”。我用不上,你也别想用。我宁愿让它在车库里长蘑菇,也绝不让它流回到摇号池里,增加你们这些“凡人”的中签率。这是一种近乎修仙的偏执,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有时候会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有一天,自动驾驶真的完美了,关键不是看特斯拉或者华为的算法有多牛逼,而是看它能不能处理北京的“僵尸车”场景。一辆L4级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地下车库里,遇到一辆落满灰尘、轮胎干瘪、但车牌锃亮的桑塔纳2000,它的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会怎么判断?它的数据库里有这种“虽然是车,但又不是车”的物种吗?它会不会直接CPU干烧了,大喊一声“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然后原地自爆?
这才是真正的“corner case”,比冲出来的老头乐和逆行的外卖小哥要诡异一百倍。因为老头乐至少还在动,它有轨迹。而这些僵尸车,它们是静止的,但它们背后的“势”,却搅动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格局。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落满灰的帕萨特,车主估计都忘了自己还有这车了吧。上次看见动,还是给共享单车挪地方。
所以,官方现在搞的所谓“有序退出”,其实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拆弹”。你以为你在处理车,其实你在处理人性。你不能来硬的,直接强制回收,那帮“既得利益者”能把天给闹塌了。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我凭本事摇中的号,凭什么让我退?”这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是是是,你说的都对。
只能搞点激励机制,给点税收优惠,或者承诺以后优先给新能源指标。翻译一下就是:大哥,给条活路吧,你把这个“金钟罩铁布衫”交出来,我给你换个“任意门”好不好?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车牌比做修仙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你看,官方打击黄牛,抓那几个买卖指标的,就像是修仙小说里的名门正派,定期下山抓几个散修祭天,以儆效尤。但真正的大佬,那些手里捏着好几个公司指标,合理合法合规囤积居奇的,你动都动不了。他们是真正的“世家大族”。
而我们这些摇号十年不中的普通人,就是那些在山脚下苦苦挣扎,连“引气入体”都做不到的凡人。十年啊!人生有几个十年能拿来摇号!
所以,你问我这事儿最后怎么解决?我告诉你,短期内解决不了。因为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车牌这种资源本身,而是有些人真的觉得,自己天生就该比别人多占点什么,哪怕那个东西他自己根本用不上。
这种病,没法治。它写在基因里。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有一天,技术真的发展到大家坐飞行汽车了,这些铁皮牌子彻底成了没人要的垃圾。到那时候,可能才会天下太平。但能过,就是能过。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