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场返场直播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罕见地为竞争对手特斯拉"带货",这一举动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面对小米SU7订单爆满、交付周期延长的现状,雷军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开放姿态,主动为着急提车的消费者推荐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多款国产新能源车型。
直播中雷军坦言,小米SU7自3月28日发布以来热度远超预期,当前锁单数量已经超出产能承受范围。"我们会努力提升产能,但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位科技大佬透露,年初设定的30万辆交付目标经过扩产后已修正至35万辆,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特别提到了特斯拉Model Y作为替代选择,将其与小鹏G7、理想i8等新品并列推荐。这种打破常规的竞品推荐,展现了小米掌门人"用户至上"的务实态度。事实上,这并非雷军首次公开赞赏特斯拉,在此前的年度演讲中,他就透露过对智能电动车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
回顾小米的造车历程,从2021年1月突发危机启动调研,到组建跨界团队攻坚核心技术,雷军始终将特斯拉视为重要对标对象。小米SU7搭载的21000转电机、871V高压平台等黑科技,无不彰显着"用特斯拉的方式超越特斯拉"的野心。但当下产能爬坡期的现实困难,让这位商界领袖选择了更务实的做法。
在这场持续数小时的直播中,雷军还分享了小米造车三年来的心路历程。从被美国制裁的危机到All in汽车的战略抉择,从200多人密集调研到9100吨大压铸技术突破,这些背后故事与当下的竞品推荐形成了微妙呼应——在智能电动车这个赛道上,真正的赢家可能不止一个。
对消费者而言,雷军的坦诚建议无疑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这种打破品牌壁垒的推荐方式,或许正预示着行业将进入一个更加开放、共赢的新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