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民族制造业的翘楚,斥资两百亿在深圳龙岗打造全球研发中心。三百三十万平方米的宏伟规划,的确令人振奋。但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我却嗅到了一丝不安,不禁要问:这究竟是科技创新的春雷,还是资本的又一次喧嚣?
新闻通稿中,“智慧引擎”、“行业标杆”等词藻堆砌,读来如同隔靴搔痒。华丽的辞藻掩盖不了残酷的现实:芯片卡脖子的阴霾尚未散去,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依然是悬在中国制造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扪心自问,有多少企业真正致力于技术攻坚?又有多少企业借“创新”之名,行资本运作之实?圈地、融资、补贴,一番操作猛如虎,最终却沦为“空心萝卜”。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均走在行业前列。但这笔巨额投资,会不会重蹈覆辙,沦为面子工程,甚至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我不敢妄下断论,只期盼这笔资金能真正用于技术研发,而非流入私囊。
试想,两百亿,能解决多少民生问题?能资助多少基础科研项目?与其建造高楼大厦,不如雪中送炭,投资基础研究,这才是真正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有人指责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眼红比亚迪的成就。我承认,我确实“酸”,我“酸”的是国家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巨头,而众多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同等的支持。难道只有规模庞大才是正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生态难道不更值得期待?
创新并非空中楼阁,更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钻研。我衷心希望比亚迪的研发中心能成为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添砖加瓦。
正如《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科技发展固然重要,但切勿本末倒置。科技的终极目标是造福人类,而非沦为资本的附庸。莫让创新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莫让科技进步的成果被少数人垄断。让科技之光普照大地,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