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侃车第九期|凭单车智能要达到“老司机”水平?难!

一直以来,关于自动驾驶都有两大技术路线: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简单来说,单车智能就是车子本身智能化很强,什么环境都能自己应付,车路协同就是说汽车得跟周边的人、车、路联网,让这些外部力量帮汽车进行观察、判断,甚至由交通指挥系统直接控制汽车。
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单车智能。
举个例子哈,像单车智能比较强的汽车,上面就会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等各种硬件设备,搭配了先进的视觉和传感技术,对车辆所处的环境进行探测并定位,车机的算力也很强大,能够对各种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车和环境的变化,作出路径规划,控制车辆自动行驶。如果发展到理想状态,基本上可以说跟一“老司机”没什么区别。
那么现在离“老司机”这个目标还差多少呢?答案是:还有很远。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自动驾驶分为L0-L5共6个等级,目前L3、L4 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仍以试验和区域性示范为主,而且就老白亲身体验的几个厂家的L4自动驾驶试验来看,车子的行驶速度一般都较低,对突发情况的反应也比较迟钝,顶多算个驾校学员水平,想要规模商业化落地,不是短短几年就能搞定的。
我们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在单车智能的范畴下。目前像特斯拉和一些造成新势力都是主要选择单车智能路线。当然它们有自己的理由。我只要把自己的车做到足够的智能化,不管是在哪里,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实现自动驾驶,通用性很强。关键是我的技术和产品越好,价值就越高,这十分符合投入与回报的逻辑。
但现实上,近几年单车智能的发展也确实谈不上“快”,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迟滞不前。老白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
首先目前车载的一些个软硬件系统,功能和可靠性还很不足,数据采集不全、判断失误、预测失败、控制失效等情况经常发生,除了技术水平本身达不到,高成本也是个问题,毕竟提升采集能力、计算能力都要钱嘛。
其次,中国的交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像重庆山城地形,交通环境就比较复杂,如果自动驾驶系统中缺少这一块场景数据,可靠性就无从谈起。但你想,仅凭单车智能,要拥有这么庞大的场景数据库,难度和成本又会有多大?
另外老白还觉得,我们追求自动驾驶,一定是预期它能够给咱们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的交通出行体验。所以自动驾驶不光是要达到“老司机”水平,还要超越“老司机”才行。比方说,能够探测前方几公里外有没有堵车,在弯道等视线受到隔绝的地方突然发生事故,能够提前反应,等等。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下一期会聊到,欢迎关注。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