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7这车到底能不能火?不少人这两天看完成都车展,第一句就是这个。17.98万,把一辆中型插混SUV的门槛一下拉到这个档位,不说别的,搁以前这价格能买什么?合资牌子二线、空间没那么大的、配置也就“够用”,现在比亚迪直接把智能配置、续航、空间、质感全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难怪网上一片喊“掀桌子”。可问题来了,掀完桌子饭吃得到吗?我们今天慢慢聊聊。
价钱是真便宜吗?先算算账。以前买SUV,家里有娃的,大多数看汉兰达、锐界,甚至途观L,一上来25万起步,动力还都是油车,配置呢,基本啥高级的都要加钱选,如果你家预算卡在20万以内,那真是看来看去都憋屈。现在钛7来了,中型车,接近3米轴距,空间没话说,插混能纯电跑一百多公里,综合续航1300km,就冲这几条参数,和理想L6、深蓝G318都能一打。你说17万多是不是咸菜的价格?
可我跟你说,这也未必是“白菜价”。比亚迪做次高端,方程豹品牌,它不可能一上来把自己做得跟秦、宋一样亲民,这价位更多是个招牌,是拎着锤子砸向那些20万上下想买自用家车、又不想买合资的顾客。真要把价格再往下砸,那品牌定位就乱了。所以说,“定点清除”你中产,钛7心里门清。
咱们再来看看它的外观。新车主打的什么“星际方舟”,其实说白了就是硬派+科技感。方头方脑的前脸,可发光的LOGO,各种灯带飞线,确实第一眼很抓人。但你真蹲下看车,会发现那些珠光漆、渐变色,乍一看骚气十足。年轻人爱,但老一辈或者实用派的,心里头总有一句话:这车漆剐蹭咋补?小划痕很容易显,修起来也贵。这个用车成本老百姓都懂,只是现在大家一高兴,买完了才琢磨,修车的时候哭都来不及。
走进车里,三块屏很唬人:12.3寸仪表+15.6寸中控+26寸HUD,视觉效果挺炸。和自家唐、汉的那套操作没那么大区别,上手简单。怀挡和四辐方向盘,这一套设计属于“腾空间”,让你前排多塞点杂物——这个说实话,真比造型来的实在。坐椅通风、加热,前排还有按摩,后排能整体放倒,扩容到一千八,这种一键全家桶,谁家要娃要拉货,估计都会动心。实用才是王道,安排到位了。
动力系统就是标准插混,1.5T发动机+高电量电池,纯电能跑130公里,综合1300公里。你城市代步,这纯电够了,长途上电耗油都不怕。但硬要比激情,发动机数据还是拉胯,爬大坡、电量空了,油机顶上来的推背感没那些油车2.0T那么利落。家用够用,但喜欢一脚油门嗷嗷叫的,估计要失望。现实情况,绝大多数人,堵车都多,跑跑郊区、带娃出游,极限动力根本用不上,图个平顺、少加油,谁还天天赛道飙车?
智能配置这块,比亚迪还给了足够大惊喜。激光雷达这东西,上一年还只是高配豪车带,现在往20万级下放,硬件预留是好事,后续靠OTA升级,才能玩出花来。不过高阶智驾真要落地,还得看地图和数据,很多车说“城市NOA”,其实就给你个高速辅助。比亚迪硬件像是憋了口气,来年软件再搞一搞,这块还是挺长远的。
灵鸢无人机那一项,感觉更像“朋友圈炫拍”产物。航拍侦查,实际大家买回家都尘封在柜子里,毕竟谁天天开SUV去荒山找人拍呢?这属于“噱头”,多一项配置能多宣传点热度,一两个月新鲜后就真淡了。
市场定位是关键。钛7就是奔着家用大盘来的。豹8偏豪华,你想买一辆价格贵、配置再高,数量也有限;豹5走硬派路线,喜欢野外越野那批人,但终究只是小众。唯有这钛7,兼顾价格和空间,最能切中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换车需求。没事想去个郊野,能装孩子玩具,能载老人行李,价格卡在公认“有钱没到土豪”的区间,刚刚好。方程豹品牌这两个月数据上涨,大家慢慢认这个新牌子,尤其一旦“走量车”出来,热度一下就提了起来。
不过,钛7没那么无敌。隐患其实很明显。第一,方程豹品牌还没完全被市场认可。比亚迪本身很强,但开旁边“分号”,消费者肯愿不肯多掏钱买新牌子?这是个问题。第二,动力总归是家用舒适为主,极端场景和油车相比,还是有些短板,真正追动力的发烧友可能不会为它买单。第三,二手市场是个考验,开新车人人开心,后面保值率、不出毛病才稳得住。如果几年后出去卖,发现掉价凶猛,谁还敢全家上来一辆新品牌的SUV?
写到这儿总结下:“爆款潜力”肯定有,能不能彻底火,还得看比亚迪团队怎么玩。配置、空间、性价比都在线,市场卡点也漂亮,但品牌口碑和售后服务才是长期立足的重头。如果后面服务跟不上,哪怕配置再夸张,用户体验几次水土不服,照样会跑回老牌子买车。
有人问,买SUV是不是就图个“最合适”?其实,绝大多数消费者想要的很简单:空间够大、配置不落后、用车花钱少、开出去有点面儿。钛7现阶段,确实把这四点组团打包完成了,可真要掀桌子,还得看下半年、明年市场反馈。这两年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车企跟自己的口碑、服务队伍拼的是“耐力”,一锤子买卖谁都能卖爆一阵,长期能不能稳住用户,才是见真章。
钛7,“起售价够狠,空间够大,配置够高,爆款先有资格。”后面要不要选,无非是自己衡量:你要极致性能?略微有遗憾。要品牌、保值?方程豹得加把劲。可若你真的想要大空间家用,城市通勤方便,预算不想再往上加,这价位几乎没对手。买车如同过日子,看自己需求,别人意见只是参考。17万多的价格,给了新品牌一个机会,也给了中国车企一记重拳。但终极选择权,还在你自己手里,别光跟风看热闹。
最后留个问题大家思考——新品牌真能靠便宜和高配置杀出重围吗?如果售后、品牌力跟不上,消费者会不会“用完就跑”?
桌子是掀着了,饭能不能吃上,得看钛7和方程豹到底能不能把承诺变真事。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