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系统,对于许多爱车、选车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个高频词。尤其在越野车大热的当下,“四驱”似乎成了越野能力的代名词。但你知道吗?四驱家族成员众多,分时、适时、全时,还有新能源时代兴起的解耦与非解耦四驱,它们性格迥异,本领也各不相同。选车时,搞懂它们之间的区别,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那款“全能伙伴”。今天,咱们就抛开复杂的机械术语,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这些四驱系统到底有啥不一样。
一、 三大“传统派”:分时、适时、全时,各有所长
如果把四驱系统比作武林高手,那这三位就是风格鲜明的“门派宗师”。
1. 分时四驱 (Part-Time 4WD) - “硬核越野专家”
性格特点: 简单、可靠、纯粹、力量大。它是结构最“原始”也最硬核的一种。
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它通过一根刚性的“铁棍”(传动轴)直接把前轴和后轴牢牢连在一起。需要越野时,你得自己动手(通常是拨杆或按钮),切换到四驱模式。一旦切换,前后轴就像被焊死一样,必须保持同步转动,动力固定按50:50分配。
看家本领:
越野脱困能力极强: 前后轴硬连接,能承受巨大的扭矩,是攀爬岩石、穿越泥沼的利器。交叉轴脱困能力优秀(配合差速锁更佳)。
结构简单耐用: 没那么多花哨的电子部件,皮实抗造,维修保养相对容易(虽然分动箱维修不便宜)。
成本相对较低: 在硬派越野车上,它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
用武之地: 专为非铺装路面而生!泥地、沙地、岩石、雪地(非压实路面)等低附着力或需要极限脱困的场景。
使用禁忌: 切记! 在干燥的铺装路面(如公路、城市道路)上,绝对不能使用四驱模式!因为前后轴没有差速器,转弯时内外侧车轮需要的转速不同,强行使用会严重损坏传动系统。它就像一双专业的登山靴,爬山无敌,但穿着它走柏油路?不仅别扭,还可能崴脚(伤车)。
代表选手: Jeep牧马人、坦克300、丰田普拉多(部分版本)、福特烈马、各种重载皮卡、经典的212 T01等纯正硬派越野车。
2. 适时四驱 (On-Demand AWD) - “城市通勤的聪明管家”
性格特点: 聪明、省油、灵活、反应快(相对需求而言)。
工作原理: 这就像一位精明的管家。平时车辆主要以两驱(通常是前驱)行驶,最大限度省油。但当系统通过传感器(如轮速传感器)检测到驱动轮有打滑迹象,或者急加速、转向时,它就会迅速介入,通过中央的多片离合器(现在主流技术)或粘性联轴节(老技术),自动将一部分动力传递给后轮。它也能实现前后轴扭矩的动态分配(比例可变)。
看家本领:
提升湿滑路面安全性: 雨雪天、路面湿滑时,能有效抑制打滑,提高起步、行驶的稳定性。
燃油经济性好: 大部分时间两驱行驶,油耗比全时四驱低很多,通常只比同款两驱车高0.5-1L/100km。
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是城市SUV提升安全性和轻度通过性的实惠选择。
操作完全自动: 无需驾驶员操心,省心省力。
能力边界: 虽然叫“四驱”,但其核心目标并非高强度越野。多片离合器能传递的扭矩有限,长时间、高强度的越野容易导致过热而失效。脱困能力,尤其在单轮着地的“交叉轴”情况下,通常较弱。
技术进化: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性能,一些硬派定位的新车(如坦克500 Hi4-T、福特烈马)在适时四驱基础上加入了中央差速锁止机构(机械锁如M Lock,或电机预压紧),大大增强了其扭矩承受能力和越野可靠性,模糊了与硬派四驱的界限。
代表选手: 本田CR-V、丰田RAV4/威兰达、日产奇骏等绝大多数城市SUV的高配或四驱版本。
3. 全时四驱 (Full-Time 4WD / AWD) - “全天候全能战士”
性格特点: 稳健、全能、抓地力强。
工作原理: 顾名思义,车辆在任何时间、任何路况下,四个车轮都时刻保持驱动状态。它的核心在于中央差速器(机械式如托森,或电控多片离合器式),这个装置允许前后轴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旋转,解决了分时四驱在铺装路面转弯的难题。动力分配比例通常是动态可变的(如40:60, 50:50, 甚至更宽范围)。
看家本领:
无与伦比的行驶稳定性: 无论是干燥、湿滑、冰雪路面,还是高速过弯,都能提供极佳的抓地力和循迹性,大幅提升主动安全。北欧国家全时四驱车型的高普及率就是最好证明。
全天候、全路况能力: 从城市道路到高速公路,再到轻度越野和非铺装路面,它都能从容应对。是长途穿越和多路况行驶的理想选择。
出色的操控极限: 动力分配优化,让车辆过弯更稳、极限更高。奥迪Quattro“壁虎”的美誉正是源于此。
需要考虑:
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购车价格和后期维护成本通常是三者中最高的(托森差速器更换费用不菲)。
油耗相对较高: 四个轮子一直驱动,油耗自然比两驱和适时四驱高,一般比两驱高1.5-3L/100km。
越野能力有区分: 并非所有全时四驱都擅长硬派越野。一些偏重公路性能的系统(如某些电控多片离合器式),其开放式中央差速器在极端脱困时可能打滑。注重越野的全时四驱会配备中央差速锁(甚至前/后差速锁)。
代表选手: 奥迪Quattro系列(Q5L等)、斯巴鲁全系(森林人、傲虎等)、奔驰4MATIC(如GLC)、宝马xDrive(偏重公路)、雷克萨斯GX、奔驰G级(其强大越野能力还依赖三把锁)等。
二、 新能源时代的新成员:解耦与非解耦四驱
随着电动化浪潮,四驱系统也有了新玩法。
解耦四驱: 主要出现在纯电或混动车型上。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传统的机械传动轴连接前后轴!动力分配完全依靠独立的前后电机来实现。系统通过精密的电控程序来协调前后电机的输出。
优势: 结构更简洁,布局灵活,响应速度极快,能实现更复杂的扭矩矢量控制(如比亚迪仰望U8的“坦克掉头”)。
当前挑战: 在极限越野攀爬场景下,前后轴动力输出的绝对同步性是核心考验。纯靠电控实现与硬连接机械轴完全一致的瞬时同步,技术难度极高。此外,由于没有机械连接,无法将所有动力100%传递给单一车桥(如前桥或后桥),扭矩分配范围有限制。
应用场景: 目前多见于追求公路性能、轻度越野(轻越野)或“泛越野”定位的新能源车,如一些混动越野车或城市电动SUV。坦克500 Hi4-Z是代表之一。
非解耦四驱: 可以理解为传统机械四驱在新能源车上的延续,依然保留了连接前后轴的物理传动轴。发动机(或P1/P3电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另一端,可能配合电机形成四驱。例如增程式或混动越野车上常见。
优势: 保留了传统机械四驱在高强度越野时动力传递直接、可靠、同步性好的核心优势。
代表: 目前顶级的硬派新能源越野车(如某些增程平台车型)仍倾向于采用非解耦结构,以保证最极致的越野可靠性。
三、 4WD vs AWD:名称之争,核心在功能
看到这里,你可能也发现了不同文章对“四驱(4WD)”和“全驱(AWD)”的定义有些模糊甚至矛盾(斯巴鲁早期为避嫌军用感而用AWD,美国法规又严格区分)。宝马官网甚至说它们是一回事。其实,与其纠结名称,不如看本质功能:
更偏向“4WD”: 通常指驾驶员可手动选择驱动模式(尤其是包含分时四驱),或系统设计核心目标是非铺装路面越野能力,结构上往往有分动箱(用于硬连接/分离)。
更偏向“AWD”: 通常指电脑自动控制扭矩分配,核心目标是提升铺装路面上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应对雨雪湿滑),结构上多用多片离合器等实现扭矩分配。
现实很模糊: 很多系统兼具两者特性(如带锁的适时四驱、可切换的全时四驱)。所以,看实际结构和能力,比看名字更重要!
小周总结:选对四驱,匹配需求是关键
你是硬核越野玩家? 追求岩石攀爬、沙漠穿越?分时四驱(带锁)或强化的非解耦四驱(带锁) 是你的最佳拍档,结构可靠、力量强大,性价比也高。记住公路切两驱!
你生活在冰雪地区或多雨潮湿环境? 注重日常和长途行驶的稳定安全?全时四驱 能给你全天候的安心和出色的公路操控,搭配雪地胎效果更佳。轻度越野也能胜任。
你主要城市通勤,偶尔郊游或应对简单烂路、雨雪? 适时四驱 是经济实用的选择,能有效提升湿滑路面的安全性,且油耗增加有限。对高强度越野别抱太大期望。
你青睐新能源,喜欢科技感,追求公路性能和轻度探索? 解耦四驱(电四驱) 提供了快速响应和新颖功能(如扭矩矢量),是未来趋势。但目前顶尖的硬派越野领域,非解耦四驱 仍是可靠性标杆。
四驱技术日新月异,界限也在模糊。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是否适合你的用车场景和需求。希望这篇接地气的解析,能帮你拨开迷雾,在选车时更有底气地挑选到那套与你“心意相通”的四驱系统!下次聊车,咱们再探讨其他有趣的汽车科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