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牌车油箱比蓝牌车还大?”——当我第一次在比亚迪海豹06 DM-i的说明书上看到65升油箱时,差点以为印错了。
这可是一辆挂着绿牌、享受新能源补贴、能上新能源专用道的插电混动轿车,它的油箱容量竟然超过了朗逸、速腾这些传统燃油A+级对手,甚至快赶上迈腾了!更让我惊讶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例:领克06新能源油箱从35升干到51升;坦克700油箱85升,比路虎揽胜极光还多18升;方程豹豹8更是直接干到了91.5升,只比奔驰G少8.5升。电动化的尽头,难道真是更大的油箱?
一、油箱变大,不是退步,是妥协中的智慧
很多人以为插混车就是“带油箱的电动车”,但现实恰恰相反——现在的插混车更像是“带大电池的燃油车”。我试驾过不少早期插混车型,比如2019年的理想ONE,纯电续航才180公里,油箱45升,日常通勤勉强够用,但长途出行还得依赖加油。
而如今呢?2025款理想L8主销版油箱涨到65升,电池也升到52.3度,综合续航轻松破千。我在一次跨省自驾中实测,满油满电跑出1100公里以上,中途只加了一次油,全程空调+高速巡航,油耗稳定在6.8L/100km左右。这种体验,别说纯电车了,连很多燃油SUV都做不到。
为什么车企纷纷给绿牌车装上“巨无霸”油箱?答案很简单:补能焦虑没解决,消费者就不可能完全信任纯电。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4年全国新增充电桩422万根,同期卖出新能源车1158万辆,相当于每卖一辆车,只配了0.36根桩。更何况,老旧小区装私人桩难如登天,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更是常态。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大油箱带来的安全感,远比一块大电池来得实在。
二、电池和油箱,正在同步进化
有人会说:“既然都挂绿牌了,为什么不把电池做大点,干脆别烧油?”这话听着理想,但忽略了两个关键问题:成本和空间。
先说成本。虽然碳酸锂价格已从高点回落至约6万元/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价格较2022年累计降幅超50%,但要做到4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电池包成本依然动辄五六万。相比之下,增加10升油箱的成本不过几百块,却能让综合续航提升近200公里,性价比立现。
再说空间。我拆解过几款主流插混平台,发现一个趋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后,电池体积缩小,反而给油箱腾出了更多位置。比如宁德时代的骁遥电池,在同等电量下体积减少15%,这就让工程师能把油箱从50升扩大到65升,还不影响后排地台高度。
而且,不同技术路线对油箱和电池的侧重也不同。插混(PHEV)通常发动机参与驱动,所以更强调油箱容量;增程(EREV)则追求纯电质感,因此更注重电池扩容。数据显示,2017到2024年间,新发布增程车型电池容量累计增长113.9%,而插混车型油箱容积累计增长52.6%。
这背后其实是用户需求的分化:10-20万元区间,大家要的是经济实惠和低使用成本,插混占优;20万元以上,用户更看重静谧性和平顺感,增程更有市场。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插混在低价位市场份额更大,而增程在高端市场增速更快。
三、真实车主怎么说?“有电是龙,没电是虫”早已成过去式
我在某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问几位开插混车的老铁:“你们现在还会刻意充电动吗?”
一位比亚迪秦L DM-i车主直言:“以前还会每天充电,现在基本一个月充两次,平时加油就行。第五代DM技术太省了,亏电油耗才2.9L/100km,比我家那辆飞度还低。”
另一位理想L7车主说:“我现在出门根本不管有没有电,反正油箱够大,哪怕电池空了也不慌。关键是增程器启动时几乎没感觉,不像有些老款插混,发动机一响就像拖拉机。”
这些反馈印证了一个事实:现代插混/增程系统的平顺性和效率已经极大提升。比亚迪的第五代DM、吉利的雷神EM-i、长城的Hi4架构,都在热效率上下足功夫,部分机型突破45%热效率,接近理论极限。
甚至安全性也在向纯电看齐。比如腾势D9,不仅电池通过针刺测试,还在底盘预留了超大油箱空间,做到油电分离设计,降低碰撞起火风险。我试驾时特意走了一段非铺装路面,悬挂滤震出色,车身刚性也很强,完全没有“堆料凑数”的感觉。
四、横向对比:谁才是真正的“续航王者”?
我们拿三款热门车型做个对比:
车型 油箱容积 纯电续航(CLTC) 综合续航 政策待遇
比亚迪海豹06 DM-i 65L 80km >2000km 绿牌,免购置税
大众帕萨特燃油版 60L - ~900km 蓝牌,需缴税
特斯拉Model 3后驱 - 602km 602km 绿牌,免购置税
很明显,海豹06 DM-i靠“大油箱+低油耗”组合拳,在综合续航上完胜。而Model 3虽有长续航,但一旦遇到堵车或低温,实际里程打折严重,且补能依赖充电桩。
再看SUV领域:
问界M9油箱75L,纯电续航225km(增程版),综合续航超1400km;
丰田普拉多油箱68L,综合续航约900km;
蔚来ES8电池100度,CLTC续航630km。
越野场景下,大油箱意味着更强的脱困能力和更远的无人区穿越能力。一位自驾西藏的朋友告诉我:“去年走阿里大北线,开着坦克700(85L油箱),一路没担心过加油问题。要是换成纯电,想都不敢想。”
五、未来的车,会不会全是“带油箱的电动车”?
奥迪全球CEO高德诺今年6月宣布: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理由很现实——全球市场复杂多变,必须保持动力形式多样性。
连最激进的欧洲品牌都在回头拥抱油箱,何况中国市场?要知道,2024年前5个月,插混(含增程)销量同比增长28%,占比新能源整体销量达42.1%,同比提升8.6个百分点。比亚迪一家就卖了248.5万辆插混车,是2021年的9.1倍。
政策也在推波助澜。自2023年起,新能源购置税减免延续至2027年底,且对纯电、插混、增程一视同仁。这意味着,你能享受到的所有绿牌红利,插混车全都有。
所以我说,这不是倒退,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消费者不在乎你是纯电还是混动,只关心一件事:能不能让我安心开出去,不用为充电发愁?
写在最后:更大的油箱,是终点吗?
我不知道电动化的终极形态是什么,也许是氢能源,也许是固态电池,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更大的油箱,是对当下最真实的回应。
它不代表放弃电动化,而是让电动化变得更接地气、更可持续。就像我那位开海豹06的朋友说的:“我不指望它永远不加油,但我希望它加油次数少、跑得远、开起来舒服——它做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车友,如果你现在买车,你会选一台续航700公里但需要经常充电的纯电车,还是一台综合续航2000公里、加油五分钟满血复活的插混车?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是赵宇,一个爱拆车也爱开车的老司机,下次咱们聊聊“发动机工程师是不是又要吃香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