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有两件大事,一件关乎汽车,一件关乎电动车,都和我们的出行息息相关,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很多人都感觉,无论是网上看车评,还是街上骑电动车,都有些乱象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担心。
现在,国家层面终于重拳出击了,六个部门联合起来要给汽车圈的网络环境消消毒,同时,对咱们日常代步的电动车也立下了更严格的规矩。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我们普通人又意味着什么呢?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清楚。
先说说汽车这块。
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年轻人,都习惯先上网做功课,看看各种评测视频,听听车评人的意见。
可问题是,这网上的水实在太深了。
同一款车,可能在这个视频里被夸得天花乱坠,是性价比之王,换个视频又被贬得一无是处,浑身都是毛病。
这就让我们犯了难,到底该信谁的?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有些车企的老总们也亲自下场,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攻击、指名道姓地批评对手的产品,搞得跟饭圈互撕一样,乌烟瘴气。
这种混乱的局面,不仅让想买车的人一头雾水,也严重影响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显然也看到了这些问题。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大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为期三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这次行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给这个混乱的网络舆论场好好地整顿一下,让大家能看到更真实、更客观的信息。
这次整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要严厉打击那些打着“测评”旗号,实际上干着敲诈勒索勾当的行为。
比如说,有些所谓的“媒体”故意抹黑某个车型,然后私下里联系厂家,说只要给一笔“公关费”或者“保护费”,就能把负面视频删掉,甚至还能反过来帮你吹捧几句。
这种行为把本该是服务消费者的测评,变成了一门肮脏的生意,严重误导了我们。
这次整治就是要斩断这条灰色利益链。
第二,是严查夸大和虚假的宣传。
这一点在新能源车领域尤其突出。
很多车都宣传续航能达到七八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可实际一开,尤其是在冬天开个空调,续航里程直接打对折,让不少车主叫苦不迭。
还有些关于电池安全、自动驾驶功能的宣传,说得神乎其神,但实际体验和安全性到底如何,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这次就是要让厂家说话负责任,不能再随便吹牛了。
第三,就是针对一些车企高管在网上恶意“拉踩”竞争对手的行为。
大家都是同行,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造出更好的车上,而不是在网络上打口水仗,煽动用户对立。
这种行为不仅显得格局小,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总而言之,国家这次对汽车圈网络乱象的整治,是为了让市场环境更干净,让我们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地消费,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国家正在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说完了四轮的汽车,再来看看我们更常用的两轮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作为我们日常短途出行的“神器”,保有量巨大,几乎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
但与此同时,由电动车引发的安全事故,特别是火灾事故,也频繁发生,让人触目惊心。
为了规范市场,保障安全,国家其实早就出台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车速、重量、电池电压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但现实中,总有一些商家和个人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和更长的续航,想方设法地钻空子。
为了让新国标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不打折扣,新一轮的专项治理也开始了。
最近,北京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就开了个头,把市面上我们能见到的几乎所有主流电动车品牌,比如雅迪、爱玛、台铃、小牛等等,全都约谈了一遍。
这次约谈的核心,就是要向所有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重申规矩,划清红线。
会上明确提出了“2禁止2必须”的严格要求,这四条规定,可以说是给电动车行业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也和我们每个人的安全紧密相连。
首先是“2禁止”。
第一,禁止生产和销售没有获得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C认证”的车辆。
这个“3C”标志,就像是电动车的“身份证”,代表着它经过了国家标准的安全检测。
以后我们买车,一定要认准这个标志,没有这个标志的车,就是不合格的“黑户”,坚决不能买。
第二,禁止一切形式的非法改装。
这是这次整治的重中之重。
很多店铺为了迎合一些顾客的需求,会提供“解锁”限速、更换大容量电池、改装大功率电机等服务。
以前这可能是行业里的“潜规则”,但现在明确告诉你,这是绝对禁止的违法行为。
厂家必须生产符合国标的车型,商家更不能动手脚去改。
为什么管得这么严?
因为安全隐患实在太大了。
一辆按照时速25公里设计的车,你强行让它跑到50公里,它的车架强度、刹车性能根本就跟不上,极易失控酿成事故。
而私自加装的大容量锂电池,很多来源不明,质量堪忧,正是引发电动车起火爆炸的罪魁祸首。
那些发生在楼道里、家中的惨痛火灾,很多都是因为违规改装和充电引起的。
然后是“2必须”。
第一,经销商必须严格管理销售流程,建立好进货和销售台账。
也就是说,店里卖的每一辆车,从哪里进的货,卖给了谁,都要有详细记录,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杜绝不合格车辆流入市场。
第二,必须规范服务行为。
要求所有门店都要明码标价,不能看人下菜碟,也不能把超标车和合规车混在一起卖,误导消费者。
更不允许进行虚假宣传,忽悠人。
这保障了我们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那么,这些规定落实到我们普通骑车人身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以后有三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再做了。
第一种,就是耍小聪明搞“先上牌后改装”。
有些人买一辆合规的新国标车去上牌,等牌照到手后,再偷偷摸摸地回去找店家改装。
以前可能觉得这样能蒙混过关,但现在这条路被彻底堵死了。
路面交警的检查会越来越严,一旦发现你的车和登记信息不符,就会面临罚款甚至扣车的处罚。
第二种,就是对车辆进行任何形式的改装。
不要再觉得这是小事了,尤其是改装速度、电机和电池,这不仅是违法,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
第三种,就是在购买时就要擦亮眼睛,坚决不买那些没有3C认证的杂牌车、廉价车。
从源头上选择一辆合规、安全的车,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总的来看,无论是对汽车还是电动车,国家这一系列的整治行动,核心目的都是一个:保障安全,规范市场,让我们老百姓的出行更安心,消费更放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