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江湖又整出大活有的车企高歌猛进,造车像下饺子一样;有的企业则像挤牙膏,销量一年顶天卖十几辆,直接从“造车新势力”熬成了“造孽老咸鱼”。昔日靠着“一比一还原”国际豪车闻名遐迩的众泰,如今居然成了“ICU VIP”病号?据悉,全年销量就14台,连一桌麻将都凑不齐,真是让人一边心疼,一边忍不住想笑。
可这背后,难道只是众泰的尴尬?这正是当下整个车圈的冰火两重天——创新和模仿,像一对亲兄弟,谁也离不开谁,但作得好的能飞黄腾达,作不好就只能凉一边。“山寨大王”众泰的沉默离场,一边是让人唏嘘的行业淘汰赛序幕,一边也提出灵魂提问车企还能指望“一招鲜吃遍天”吗?模仿、创新,是不是也是“卷生卷死”的殊途同归?今天,咱们就唠唠车圈的那些门道。
众泰之死——这是模仿的极致,还是创新的失败?你说讽刺不讽刺,众泰一开始就是靠模仿堆出来的流量巨星。什么奥迪、保时捷、路虎统统成了“模板”,动动鼠标、换换车标,一秒变身“XX同款”,连网上段子都追着众泰喊“这辈子能不能开上劳斯莱斯,就看众泰给不给力!”
可是,如今这个“曾经能山寨出一片天”的行业泥石流,连重庆分公司那条总装线都被法院强制执行,9月15日前全拆清空,连灰都不带剩的。平平无奇的外观,背地里却藏着中国车市二十年的起伏史。你可能纳闷众泰到底错在了哪?难道只是因为“抄作业太认真,老师下死手”不成?啧,还真没这么简单。
众泰的困局,正是当下汽车行业的争议焦点到底是创新为王,还是“照葫芦画瓢”更保险?同样被吐槽模仿的小米汽车,人家销量飙到炸裂,甩起同行一路小跑,网友还乐呵“这车像不像保时捷不重要,买得动才是硬道理!”反观众泰,从“抄得像”到“活得惨”,为什么就翻不了身?这剧情,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先别急着下,咱们一层一层扒洋葱。众泰建立之初,国产汽车市场一片蓝海。那时候概念简单老百姓要啥?便宜能开就行呗。众泰“借壳奥拓”翻红市场,直接用收购、勒紧裤腰带混出了名堂。再往后,眼瞅着外资品牌高不可攀,众泰深暗中国人对豪车的痴迷,“一边山寨一边亲民”,成千上万年轻人的“人生第一台豪车”——就是你买不起保时捷,没关系,众泰帮你实现。
2013年那台“侧面奥迪,正面大众”的T600一炮而红,一度销量五千台,网友笑言“认车靠标志”,路上保时泰成群结队成了真实写照。再来一爆是SR9,外形与百万元的保时捷如出一辙,价格却只用十分之一。结果市场直接嗨到爆棚,舆论啥都不怕,就怕你没流量。你以为众泰会不停作妖,顺风顺水?
别逗了,吃瓜群众的嘴最毒。你抄得了外观,却抄不了灵魂。保时捷总裁在上海冷眼观摩自己“兄弟车”SR9,皱眉摇头,这画面被拍下来在网络火遍全网,那滋味,属实够糟心。还有“靠山寨发家,靠幻想打天下”的冷嘲热讽,渐渐让众泰“背包沉重”。
2014年之后,众泰总算意识到问题,硬着头皮转原创,也搞新logo、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啥都不拉下,典型的“亡羊补牢”。你以为这下能翻盘?很抱歉,市场变脸比翻书还快,新能源、新势力一大堆,用户眼光越来越刁钻,众泰掉队的速度直线上升,到头来,2024年只卖了14辆,跟卖自行车似的尴尬。
眼看众泰快不行了,天上又飘来一条大新闻2024年公司董监高总薪酬954.91万,董事长胡泽宇报酬196.59万。合着公司挂ICU吊瓶时,高管还加薪“解闷”?别人才几个人管事,干活赚的钱全拉去“安抚情绪”,你说这画风,是不是有点儿“鸡贼”?
投资者看得一阵迷,媒体直呼“神操作”,网友更是笑掉大牙“买不起众泰,但众泰赔不起我!”销量小到尘埃,却还亏出10亿巨额赤字,众泰真是把“躺平文化”演绎到了极致。不光如此,公告说公司相关资产被司法强拆,复工希望渺茫,看来想重新站起来,比中彩票还难。
市场上,这种现象可不是众泰一家。你看哪吒,同样被法院列为“老赖”,理想汽车交付量断崖下跌,新能源的“风口”对很多老品牌来说简直像台风一样,把还没扎紧根基的企业都一股脑卷了出去。
可是,也有人发问是众泰不想转型,还是时代变得太快?说难听点,就是市场把你一脚踢下悬崖,哪个老板心里能平衡?
戏剧性来了。就在众泰ICU的病床边,汽车江湖涌现一批“新面孔”,比如小米。小米刚发布那会就被群嘲“像保时捷”。可小米干得漂亮,销量火爆,一帮人从“嘲笑”变成了“真香”,网友调侃你可以永远相信雷布斯!
再看蔚来、小鹏、零跑这些新能源新贵,2024年产销量双破1280万,中国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卷,卷得飞起,但人家卷出了成绩。丰田也牛得很,季度净利润吓人,全球销量稳居第一。也不是每家都能笑得出来,日元贬值、关税高企,丰田照样得头疼转型。
同一赛场,拼的就是创新力、适应力。想想那些年卖得风生水起的众泰SR9,只是“保时捷外壳,众泰灵魂”,消费者一开始是买单的,后来却只剩冷笑“山寨能一时骗过市场,却骗不了未来。”新势力翻云覆雨,老品牌如履薄冰,优胜劣汰才是硬核现实。
反过来模仿其实从来不可耻。咱们中国多少产业是从模仿开始?但模仿只是起点,转型才是活下去的真本事。众泰转得慢,踩得坑深,等回过神来,市场大船早开得比高铁还快。小米初期被骂抄,现在人家边卷边进化,销量十足,风评逆转。这就是车圈的“真香定律”只要你敢变敢创新,前面的笑话都算铺垫。
表面上,行业一片欣欣向荣,背地里却是抢滩登陆的生死较量。新能源赛道本就是腥风血雨,尤其汽车迭代加速,消费者嘴刁心狠,哪个厂慢半拍都会被拍在沙滩上。众泰的落魄只是冰山一角,多少和它一样的企业还在生死挣扎,等待下一个“裁员大促”。
你以为新能源销量高就是幸福吗?错!价格战打成了地板价,头部品牌一边卷技术一边卷命,稍微掉队就成弃儿。哪吒理想等品牌都遇到发展烦恼,国内厂家要应对国际压力,还要管自家市场的淘汰游戏。丰田顶着全球第一的名号也慌着转型,毕竟时代变了,混动、纯电都得保持脚力,不进则亡。
过去的众泰能靠模仿混饭吃,今天的市场只看硬实力。企业需要的不再是“谁抄得像”,而是谁能“抄出信仰”,再添创新,才能稳住江湖地位。可惜,太多车企还停留在幻想吃老本的自嗨阶段,等回过神,市场连余粮都不剩了。
说实话,咱也佩服众泰敢抄、敢做梦。要不是它当年“致敬”豪车,多少人可能梦想都生不出来。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把山寨当捷径的年代过去了,如今要想分蛋糕,没两把刷子谁都混不下去。众泰的悲剧其实就是很多企业的镜子。你真以为消费者瞎啊?外壳可以像,内芯靠实力,品质靠积累,品牌靠诚意。做不到这几点,无论模仿还是创新,最后都只能当故事里的反面教材。
别以为我们在黑众泰,企业成长路上摔跟头很正常,但摔倒了爬不起来还伸手要奖励,那就寒了所有人的心。行业因为优胜劣汰变得更好,消费者才有机会挑挑拣拣买到真材实料。莫让自己成为“前车之鉴”,死抱山寨不放,早晚被淘汰。
最后夸一句众泰的告别也算给汽车行业立了块“纪念碑”。躺平不可耻,装睡才最可怕。前路再难,别总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卷”出门道才是王道。
那些年,众泰教会了咱们什么叫“平替豪车”的美梦,如今梦醒,大家都骂山寨没出路;可为啥转头见到新品牌“借鉴”保时捷,销量反而蹭蹭往上涨?那到底“模仿是可耻”还是“模仿有理”?你会买一个外观很卷、但是灵魂还不太硬核的新势力汽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角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