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销量下滑,极光降价没人买,面子效应逐渐消退

夜色下的4S店,灯箱光芒把崭新的“Range Rover Evoque”照得锃亮,像一只正被拍卖的名贵猎犬,有点寂寞又有点无奈。销售顾问靠在前台后头刷着手机,门口的气球还残留着上周促销的残迹——很多人路过,偶有几个探头进来,问一句:“极光现在真的23万?”得到确定的点头后,表情里先是惊讶,很快就变成了试探和狐疑,最后,依旧摇头离去。即便是落地直降19万的便宜,也没多少人愿意撸袖子上去“抄底”。空旷的展厅里,比这更尴尬的,也许只有角落堆着那台灰扑扑的发现运动,上一任“体面人生”的烙印,现在成了大家避而远之的遗迹。

如果你手头有二三十万,眼看着极光、发现运动这样的“豪车”挂着白菜价,你会买吗?或者说,再低的价格,也难掩那份“心里别扭”吗?这是当下不少潜在买家心里的疑问,同时也是路虎目前最真实的处境写照。

拉回到数据层面:2025年8月,整个路虎品牌在国内只卖了841辆。注意,这是“品牌总和”——而非某个冷门型号。这家从前以“英伦血统”和“豪华气场”自居的品牌,如今的月销甚至不如某网红新能源一天的直播清仓量。极光最高优惠19万+,依旧只卖出552辆,发现运动更冷清,区区289辆。数字很冰冷,市场更无情,哪怕门口贴着“历史最低价”,消费者也懒得多看一眼。这,比任何危机公关和品牌公关辞令,都更能说明问题。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是产品掉队,是品牌老化,还是国内汽车消费的巨变,让这一切变“人走茶凉”?

路虎销量下滑,极光降价没人买,面子效应逐渐消退-有驾

很多人习惯把锅甩在品控和口碑崩坏上,“路虎不就是小毛病多,修车贵,三天两头进厂。”但这话要反问一句:什么时候“路虎质量好”变成它走红的理由了?真正成就路虎的,从来不是技术或者口碑,而是两个字——面子。在中国市场的黄金十年里,谁能看得起“加价几十万落地”,选配堆成山的揽胜,开出高架就是“这条gai最豪爽的仔”?那个年代,库里南没来,理想还没造出来,奔驰GLS都还只能吃白领的份儿。路虎独占了“谁都压不住的气场”与“有钱人爱炫耀的天时地利”。

可惜,好日子总归有头。转折点一来,路虎的身份两头不靠:电子故障、漏油频发成了段子手的素材,甚至“买路虎是买修理厂VIP卡”的梗,早就传得家喻户晓。更要命的是,时代推移,“英国贵族”终于拆下了面具——在网络舆论和短视频冲击下,“印度塔塔”标签根本洗不掉。说起来也是搞笑,互联网信息爆炸后,豪华品牌也开始有“出身调查”,仿佛婚介市场的征信系统一查到底。你开着百万路虎,冷不防被问一句“这不印度车嘛”,场面一度有点滑稽。

更再说,SUV市场蛋糕变更,这才是致命点。彼时路虎一枝独秀,GLK、Q7、X5都还没想明白用户要什么。等奔驰GLC/GLS、宝马X5、奥迪Q7大举国产,再加上一众本土豪华、造车新势力野蛮生长,你就会发现,“高端SUV这个池塘,路虎已经不再独享独霸”。谁还愿意为“情怀设计”和“传统工艺”掏腰包?毕竟理想L9大屏幕拉得长,蔚来加速快,问界智能化,谁还惦记着买个脑袋上贴着“英伦—印度切换”标签的怀旧沙发?

而这些年,路虎的应对只能用“迟钝”来形容。产品焕新慢、内饰布置还停在十年前,智能驾驶和大屏化成别人笑谈,当所有人都带着Singer在舞台上合唱,路虎还在自顾自拉三弦。大资本时代,最怕的不是犯错,是不成长。你看,奔驰的“黑科技”,宝马的“操控宗教”,奥迪的“虚拟座舱”,谁都在硬卷,而路虎最大亮点居然还是“亚光车漆+小书包+英伦格子”…“经典保守”这词儿,今天听起来和“落伍”已经只差一层膜。

当然,也不是说路虎完全没活路。揽胜、卫士的进口车型还在卖,老客户、越野迷、收藏家们愿意为那份坚韧和情怀承担风险。但,这批人的平均年龄只会越涨越高,看着这群人逐渐从“消费主力”队列退出,谁能为路虎引来新的买家?豪华品牌的“断头台”不缺接班人,谁都不会多给一秒时间。

在舆论场混得久了,我也看淡了一点:高低起落,是商品的宿命。当年讴歌、Jeep、英菲尼迪熄灯,谁要不是过剩产能与品牌老化的受害者?最有趣的现实是,所有豪华落幕故事,结尾都极为相似——一百种借口,一条归途。你能站在历史的旧场地看戏,也终会思考,如果下一个轮到路虎,再怎么哭诉往昔荣光,也不过是市场淘汰法则的又一页。

当然,这年头也不是没奇迹。市场瞬息万变,品牌也不是只会被“钉在耻辱柱”。但钢铁般的事实是,没人会为情怀掏腰包到天荒地老,市场只会记住不被选择的那批人。

那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假如你今天看到极光贴着23万的标签,真的会买单吗?还是说,你觉得低价的路虎,已经不如一辆主流新能源,更不如一份心安理得的自尊和自我定义?总归,豪华这个门槛,只能一直加价地守着,降价一降,再厚的身份光环,也会透风。

路虎销量下滑,极光降价没人买,面子效应逐渐消退-有驾
路虎销量下滑,极光降价没人买,面子效应逐渐消退-有驾
路虎销量下滑,极光降价没人买,面子效应逐渐消退-有驾

至于路虎,“下一个退市豪华品牌”的头衔它到底会不会接?没人能拍胸脯打包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品牌的象征失掉群体共识,只剩下孤零零的钢铁意志,那些曾经能撑起“人面子车”的情怀,也就随风而去了。

你觉得,下一个熄灯的“面子担当”,会是谁呢?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