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市场迎来了重大变革,销量总计4632万辆,相比去年增长了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突破了21%,这意味着每卖出5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车。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达到1565万辆,涨幅11%,也是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地带,深刻影响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排名中,丰田以424.44万辆的成绩稳居榜首,实力远超其他品牌,差不多是大众销量的2倍。丰田的混动技术,像第六代RAV4搭载的THS系统,是其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大众集团虽然销量也有239万辆,但营收下降了0.3%,利润更是暴跌38.5%,在利润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在销量排名中间位置,竞争非常激烈。福特、现代、本田的销量在194万至168万辆之间,咬得很紧。而且,它们在新能源转型上速度较慢,给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销量达到168.8万辆,和本田的167.8万辆相差不到1万辆,这表明我国汽车品牌正在快速追赶传统汽车强国的品牌。
从国家品牌的角度来看,日系品牌有5个进入前20,但由于技术上相对保守,面临着不小的危机。德系品牌有4个进入前20,主要靠BBA等豪华车品牌维持优势,它们都排在前13名。此外,美国的特斯拉作为纯电动车的代表,排名第15。而斯柯达等品牌则在区域市场面临困境,发展不太顺利。
比亚迪在2025年上半年销量为167.81万辆,增长了20.4%。这得益于其丰富的产品系列,像海狮07DMi、夏MPV、汉L等组成了强大的新能源旗舰阵容。技术上,第五代DM技术让亏电油耗低至2.6L,兆瓦闪充技术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还有灵鸢无人机系统,提升了车辆的智能体验。在成本控制上,秦LDMi满油能跑2100km,相比同级别车能省50元油费,性价比极高。在6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达到35.79万辆,跃居全球第三,这是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重大突破。
奇瑞也是我国汽车品牌中的佼佼者,采用多品牌协同发展策略。奇瑞品牌面向大众市场,星途主打高端,iCAR专注电动化,形成了全方位的布局。比如风云A9L这款车,凭借独特的“532空间定律”,在盲订阶段就收获了5万个订单,市场反响热烈。在油电协同方面,风云T8和瑞虎9黑武士等车型,通过不同产品覆盖不同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92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21%,这一比例的提升对整个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64.5%的纯电动车和76%的插混车都来自我国。从技术路线来看,纯电动车销量增速达到39%,远远超过插混车的15%,这表明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传统汽车巨头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丰田虽然整体销量领先,但在新能源领域,bZ系列车型销量不佳。福特的194万辆销量中,电动皮卡F150Lightning的销量占比很小,新能源转型进展缓慢。
我国车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实现电池自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奇瑞则采用生态协同模式,旗下5个品牌分工明确,共同发力。在研发方面,丰田在中国设立RCE体制,而比亚迪凭借“技术过剩”策略,不断推出新技术,引领市场发展。
在技术方面,固态电池成为各大车企研发的重点。丰田计划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但成本控制在150美元/kWh是个难题。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的城市领航系统和华为的ADS3.0系统将展开激烈竞争,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地缘政治对汽车供应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欧盟碳关税即将实施,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基地,提前布局应对。美国IRA法案也对我国电池组件企业造成影响,企业需要在合规方面进行博弈。
新兴市场成为汽车企业争夺的焦点。东南亚市场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到150万辆,相比之前增长200%,市场潜力巨大。奇瑞在拉美积极布局,比亚迪在泰国设立工厂,市占率超过10%,它们通过不同的区域策略,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比亚迪和奇瑞进入全球销量前20,预计到2026年,可能会有更多中国品牌进入。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从单纯的销量竞争,转变为技术实力的较量。中国汽车品牌正在从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部评论 (0)